摘了“窮帽”種瓜果 帶領村民共致富
練國良搭建瓜棚。
6月中旬,陽光正好。在英德市大洞鎮黃塘村田間常常能看到一個辛勤忙碌的身影,他是村中家喻户曉的脱貧致富產業帶頭人——練國良。
百香果園裏,他為果苗插立支柱,將主蔓綁在支柱上,同時將腋芽摘除;在麻竹筍林中,他為竹筍施放有機肥,及時清理弱枝;在今年新引種的茄瓜地裏,他仔細查看是否有病蟲害發生……雖然每天高強度的工作令練國良汗流浹背,但看着田地裏漲勢良好的作物,彷彿看到了幸福的生活在向他招手。用練國良的話説,是“累在身上,甜在心頭”。
昔日温飽之家因病致貧
已過不惑之年的練國良和妻子黎成娣育有三個孩子,夫妻倆長期在家務農為生,每日辛勤勞作,雖談不上生活富裕卻也温飽無憂。眼看兒女們一天天長大,練國良夫妻倆深感欣慰,生活越來越美好的憧憬即將變成現實。
然而,天降橫禍。兩個女兒不幸於2008、2009年先後患上血小板減低症,需長期體檢、吃藥以維持治療,小女兒2013年接受手術治療,花費7萬多元,幾乎耗盡一家的積蓄。屋漏偏逢連夜雨,練國良一家原本種有幾畝砂糖橘,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但2012年以來,砂糖橘因受黃龍病影響,導致收成大大減少。
多年來,為支付鉅額的醫藥費,練國良夫妻倆日夜操勞,卻始終入不敷出,不僅衣食堪憂,還揹負一身欠債。“那時愁啊,感覺整個家都要垮了。”練國良每每回憶當時的窘境就不免嘆息。
精準幫扶扶出脱貧致富路
2016年5月,廣州港集團精準扶貧工作隊進駐黃塘村開展扶貧工作,為練國良一家帶來了希望。工作隊瞭解到練國良家庭因病致貧的困難情況,根據相關規定將他及時納入精準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户,併為他家申請了重大疾病的慰問資助,有效減輕其醫藥費負擔。
2017年,在扶貧工作隊的支持下,練國良帶頭將之前虧損的砂糖橘地改為種植百香果。他經常向專家請教百香果種植、管護技術,經過幾年的實踐摸索,逐漸掌握了百香果的全套種植技術,成為黃塘村的種植能手。
隨着種植技術的不斷嫺熟,練國良的百香果種植規模從一開始的3畝,畝產800斤,發展到2019年的6畝,畝產1200餘斤,增收約2.5萬元。今年,他的百香果種植又擴大到8畝。其家庭人均年收入也由2015年的3880元增長至2019年的22211元,家庭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2017年,練國良實現脱貧。
致富後帶領村民同奔小康
脱貧後,練國良感恩政府的好政策,對幫扶工作隊更是心存感激。他深知一個人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大家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實現小康生活。
練國良積極協助幫扶工作隊開展扶貧工作,對“脱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的道理有切身感受,他經常對村其他貧困户説:“扶貧工作隊在真心幫扶,我們更應該在這時候抓住好時機,致富始終要靠自己的雙手……”據初步統計,2019年練國良為全村村民收購麻竹筍約120噸,價值約22萬元,成為黃塘村民又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2020年初,練國良瞭解到大洞鎮蔬菜收購站的老闆有意擴大農户的種植規模,他組織發動黃塘村15户村民利用荒地種植茄瓜,其中包括11户貧困户種植23畝,他自己種有4畝,目前茄瓜長勢良好,預計今年茄瓜種植可為貧困户村民增收約25萬餘元。
看到練國良家庭近幾年發生的巨大變化,黃塘村老支書陳介有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這是真扶貧、扶真貧,國良從家徒四壁到今天的脱貧致富就是鮮活的實例,相信黃塘村會有更多的國良出現,咱們黃塘的明天會更美好。”陳介有滿懷信心地説。
據悉,黃塘村有貧困户59户171人,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廣州港集團駐黃塘村扶貧工作隊以基層黨建引領精準扶貧工作,發展致富帶頭人,並推動村道硬底化和拓寬、美麗鄉村建設、百香果種植、麻雞和蜜蜂養殖、集裝箱養殖等項目落地。目前,該村貧困户已全部達到脱貧標準,年人均收入1.6萬元,完成相對貧困人口退出;黃塘村已退出相對貧困村行列。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陳詠懷 通訊員 姚創明 黃枚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