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罷早餐,離開貢山縣城,翻越連綿陡峻的高黎貢山,下午兩點左右抵達大西南“原始秘境”——獨龍江鄉。
不像怒江水渾濁而喧囂,獨龍江湍急但清澈。對峙的山峯雲霧繚繞,山腳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米黃色村寨,如同渾然天成的水彩畫!今年5月間連日暴雨,進出獨龍江鄉唯一公路受損,人車往來一直受到限制。所以,這裏酒樓、飯店、客棧遊客稀少,馬路空空蕩蕩,尤顯靜謐與安逸,彷彿來到了世外桃源。
沿怒江上溯,來到距離鄉政府最遠的龍元村,村委會主任龍建華正在林間察看蜂箱——在廣東珠海何伯養蜂團隊幫助下,獨龍族養蜂者越來越多。龍元村170户,建檔立卡貧困户就有68户。他們多數人沒讀書,沒技術,也不想去外面打工,缺錢用就挖點中藥材、砍幾棵樹賣。去年,外面來的養蜂技術員為他們新希望,村民們開啓了“甜蜜的事業”。
“昨晚黑熊又來地裏啃玉米!”38歲的龍建華略顯無奈地説,“去年,熊偷吃了我家9箱蜂蜜,現在只有七八箱了。不管熊怎麼樣搗亂,我們一般不會傷害它們。大家都知道要保護動物,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
夕陽下,一些村民在河灘撿枯樹枝,揹回去當柴火。記者有點納悶:“這裏山高林密,古樹參天,難道還缺柴火嗎?”他們爽快地回答:“保護生態嘛!不能隨便砍樹、打獵、捕魚,哪怕見到死掉動物,也不能拿回去吃,要拍好照片,傳給森林公安,然後埋掉。”
看得出來,獨龍族人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從前,獨龍江鄉路邊能買到熊膽、豹皮,能吃野味、河魚,現在這些都不見了。記者在餐廳吃飯,也不見有魚賣。老闆娘説,禁漁季節,不準下河捕魚。“那是啊!我們養蜂也一樣,要懂得保護生態,不能讓本地蜂羣受侵擾!”受珠海何伯團隊指派、負責獨龍江鄉養蜂培訓的技術員李文松説,獨龍江一帶曾長期與外界隔絕,蜜蜂是獨有種羣。
為了保護獨龍江本地蜂羣,42歲的李文松與另外一個同事去年5月就來到獨龍江鄉,開展養蜂技術培訓。李文松穿着一件黃色工裝,圓臉上總是露着和善的微笑。他是廣西玉林人,19歲就跟父親走南闖北,學習養蜂技術,因為“扶貧使命”所驅,加入何伯團隊,今年春節之後就沒有離開獨龍江鄉。他培訓方式是這樣:先買回本地蜜蜂、過蜂箱培育、挑選新蜂王,再通知村民來跟班學習、分蜂給他們養殖。
“來的多是年輕人,願意學、學得快。我們主要教他們如何識別蜜蜂是否有病、如何治病、養殖、分蜂、管理、打糖、找蜜源、防蜂逃,等等。”李文松説,“獨龍江本地蜂羣不喜歡換蜂王,時間一久,繁殖率就下降,影響產蜜量,我們必須不斷培育新蜂王。”
一般而言,村民掌握養蜂技術後買一箱蜂,只需七八百元錢,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分五六箱,有的可分十來箱。他們平均每家養蜂二三十箱,每次1箱蜂能採蜜10斤左右,1年可採蜜五六次。李文松説:“這裏本地蜂雖然不如中蜂產蜜量高,但生態環境好,蜂蜜質量好,幾個也比較高,1斤蜂蜜可賣100多元,市場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