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之鄉”的生態嬗變:從點“石”成金到點“綠”成金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近年來“石材之鄉”鐘山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推動石材行業治理,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實現從“灰山白水”向“綠水青山”的美麗嬗變。如今,通往鐘山的遊覽車絡繹不絕,“採蜜梨、戲漂流、住民宿”也成為鐘山別具特色的生態體驗。
石材整治 規範標準換回綠水青山
“鐘山風雨起蒼黃,一石激起千層浪。能工巧匠齊雕鑿,石材之鄉揚名望”。20世紀90年代起,石材行業成為鐘山鄉的支柱產業,依託石材,當地經濟飛速發展,鐘山鄉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石材之鄉”。
但隨之而來的是石材加工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巨大影響。“漫天粉塵,乳白色的溪水,青山都蒙上了一層抹不去的灰色。”鐘山因為石材行業與綠水青山漸行漸遠。
“除了石材污水,石材行業產生的邊角料、石材污泥,也像小山一樣堆積在廠房旁,對老百姓的生活也產生了影響。”當地村民汪勇平還記得,當時的環境讓村民意見很大,石材行業整治刻不容緩。
面對老百姓找回綠水青山的呼聲,還鐘山鍾靈毓秀,桐廬縣提出“生態立縣”戰略,痛定思痛開展石材企業整治工作。
“為規範石材行業,我們先後制定出一整套政策和標準,按照‘石材來源規範化、企業廠房工廠化、廢渣處理資源化、污水處理一體化、存量違法用地減量化、行業管理標準化’要求,啓動了以‘關停取締一批,入園培育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為主要內容的石材行業專項整治行動。”鐘山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朱欣明介紹。
變廢為寶 循環經濟賦能綠色發展
自2009年開始,鐘山鄉先後經歷了6輪石材整治。其中,2009年至2013年,該鄉按照“五化”標準,倡導企業由全開放生產轉為封閉式生產模式,石材企業由145家壓縮至60家。同時通過石材加工棚序化生產、沉澱池等方式,實現廢水不外排,解決了“牛奶河”問題。
“我們以廢渣綜合利用為突破口,將石粉污泥、廢石料生產成地面磚,實現變廢為寶。”鐘山鄉村建辦主任邱林峯表示,如今鐘山鄉新產生的石材污泥全部實現綜合利用,解決了石粉污泥、廢石料的污染難題,走出了一條綠色循環經濟發展之路。
今年,為進一步規範石材企業,鐘山鄉還成立了石材行業整治提升工作領導小組,出台具體方案,計劃投資1.5億元開展企業關停拆除與石材石雕小微園項目建設。
除石材整治外,鐘山鄉還先後開展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河道綜合整治等工作,並在此基礎上打造了虎嘯峽漂流等亮點工程。
反哺情深 綠水青山引鳳來棲
煥然一新的生態環境也吸引着不少人才和鄉賢迴歸。
早在2014年浙江“五水共治”工作全面啓動之際,“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和韻達)就曾出資2000萬元發起成立“五水共治”生態公益金,用於生態治水工作。
今年以來,佔據中國快遞市場近60%份額的“三通一達”紛紛將重點產業搬至桐廬。“除了區位和交通優勢,這裏打出的生態牌、環境牌,也讓我們看好。”申通快遞董事長陳德軍説。
綠水青山來之不易,前來棲息的鐘山人也更加珍惜。神龍石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明龍在配合做好石材整治工作、勇當石材關停企業領頭人的同時,還主動當起鐘山鄉的巡河員,每天參與巡河,並號召當地村民參與水環境治理,主動做好水生態環境的監督者和宣傳者。
“如今的鐘山,山更綠、水更清,村民的生活品質也更好了。”鐘山鄉鄉長王利華説。
而鐘山鄉的變化只是浙江鄉村一個縮影。守住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如鐘山般的鄉村嬗變,正是閲覽美麗浙江的一個個窗口。(完)
【編輯: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