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經常捱揍和從未沒打過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真不是一般大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綜合

導語:人們常説不打不成才,20年後的你,是那個被打成才的人嗎?

一起看一下一組好朋友20年在不同環境下成長的經歷

那個經常捱揍的花花和從來沒被打過的好朋友,暫且叫她A吧!20年後,她們都長大了,都做了母親,差距真的不是一般大,花花完美的繼承了家庭的暴力,差點產後抑鬱,情緒問題爆發,而A一如往昔温和而堅定,她們對待孩子的態度上,花花就是當年的父母,隔幾天都會對孩子河東獅吼一頓。但是A也繼承了她父母温和堅定,對孩子不打不罵,耐心教養。20年後的差距,真的很大。

曾經的花花暗暗發誓,她長大了若做了母親,必定不會再沿襲我父母的教養方式,碳會放養,讓孩子自由成長,當年花花表妹曾經還嘲侃過花花這個心願不現實。花花説她肯定能做到,如今真做了母親,花花卻發現她真做不到,家庭的影響已經深入骨子裏,真是不自覺地就沿用父母當年的方法。當花花情緒極度鬱悶抑鬱的時候,讀了海文穎的《接納力》後,她開始探究這背後的原因,開始學習新的育兒知識。

參考花花和A的活例子,花花知道打罵教育下的孩子和不打不罵的孩子不一樣的地方太多了。

花花媽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所以花花成為出氣筒的機率是百分百,一直到12歲之後,媽媽再也沒有動過手,但是言語攻擊一直有。

所有經常捱揍的娃都有自卑,怯懦,敢怒不敢言的心態。當然,愛哭也變成了花花的專利。還一度被嫌棄被鄙視,花花覺得她自己無用。

而花花的朋友平靜冷靜,和父母關係極好,她信賴她父母的每一句承諾。陽光,熱情。

花花和A整個中學時代,A變成了花花生命中的光芒,花花從那個時候開始感知,原來還有不一樣的生活,還有不一樣的父母。着實讓年少時候的花花羨慕不已。

如果不是做了母親,花花可能永遠沒有真正認清她自己的機會,她也無法和過去的她再度產生聯結。很多人都覺得挨父母打是應該的,不打不成才,不打不成器,打是親罵是愛。這些給打罵安上好名聲的話語,給了父母名正言順的揍娃的理由。殊不知,我,你,你們,我們,雖然長大了,但是內心裏早已千瘡百孔。

《規矩和愛》這本書裏就很簡單的闡述了規矩和愛之間的尺度,任何時候,教育孩子這件事上都沒有一家之言可以獨領風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古人云因材施教,真是大智慧之人。簡而言之,遇到什麼樣的孩子,父母們靈活機動採取教育方法,不能搞一刀切。

人們常説育兒書看了無數遍,該怎麼教育(打)還是怎麼教育(打),你贊同嗎?

有人認為不打不罵的孩子太過慣縱,太過矯情,必須收拾,請先檢討自己的內在是否有暴力的那個小我存在,如果有,請及時反省自己,換正常眼光看孩子。如果不想20年後又一個你出現,請時刻保持清醒。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當年的花花經常捱打捱罵,花花對她的孩子也會如此,當年的A懂事温和被對待,A對A的孩子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