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羣體選擇去三四線城市就業、創業,也是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大機會。
資料圖。青海省2021屆高校畢業生春季校園招聘會上,大學生們在尋找工作機會。圖/新華社
文 | 丁慎毅
近年來,想去三四線城市就業大學生佔比呈上升趨勢。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的《社會藍皮書:2023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畢業後想去一線和二線城市工作的大學生佔比呈緩慢下降趨勢,想去三四線中小城市、縣級市/縣城、基層小鄉鎮和農村的大學生佔比雖然相對較少,卻呈上升趨勢。
一線城市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生活成本高,就業壓力大等問題,也使部分年輕人感到焦慮與不安。於是,在權衡利弊之下,不少年輕人選擇離開一線城市,來到二線、甚至更多是三四線城市生活。
這當中,除了個人訴求的轉變之外,更多也在於城市的飛速發展與創業、就業機會的增多。
過去,三四線城市體量小,就業選擇少,再加上城小人少熟人多,就業者很容易遭遇“職業天花板”。
如今,隨着數字經濟崛起、縣域經濟新政策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主動選擇來到三四線城市,甚至從就業變成了自主創業。
互聯網時代的數字技術,進一步打破地緣、區位和行政級別帶來的懸殊,消除了不同城市的信息鴻溝,讓大中小城市幾乎處於同一競爭起點上。甚至於,某些一二線城市沒有的創業機會,三四線城市更多。
來自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量累計達到1120萬人,帶動了4000多萬人的就業。而這些人的創業方向,主要是聚焦在數字經濟,諸如數字化管理師、直播經紀人、全媒體運營師、智慧農業、數實融合的製造業等方方面面。
這樣的新形勢,其實也是三四線城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大機會。如此,也提醒這些城市,在“搶人大戰”中,與其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如先優化創業環境,重點吸引創業人才,通過精細精準的優質服務,提高創業者的成功率。創業者取得成績,自然會吸引更多有志者前來就業、創業。
而這些新企業以及新來的創業者,也屬於城市新引入的人才,相當於三四線城市引入了一個新的“生態小島”。通過這個“小島”的“鯰魚效應”,可更好激活三四線城市的現代化治理。從另一個維度來説,城市新鮮的諸如年輕就業、創業者血液,也能夠推動城市公共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總之,隨着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政府能效的提升,隨着嚴控大城市擴張和縣域經濟崛起,大學生等年輕人羣體願意去三四線城市工作的意願將會與日增多,三四線城市也要及早做好準備。
撰稿 / 丁慎毅(職員)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