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西方-81軍演對當時的整個北約造成了極大的震動,然而放到現在是不是還是有相同的震懾能力?威懾力是有的,而且不止一點,應該説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來説都有很強的威懾性。當然,由於這40年的裝備技術水平的突增,對同等級軍事實力的國家來説威懾力已經大大減弱了。這裏面要説明幾個問題:
1.西方-81軍演不僅僅是地面裝甲集羣和鋼鐵洪流,它實際是融合了海空和戰術核力量的大縱深裝甲合成突擊。
2.海灣戰爭的思想確實開創了現代戰爭的新模式,但不是每個國家都能打出美國的水平。
直接參演的地面部隊包括10個集團軍級作戰單位,坦克、裝甲車、火炮等超過1萬輛/門,兵力超過30萬人。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蘇聯駐東德的西部集羣,由於身處對北約對抗的最前線,其兵力和技術裝備在蘇聯各作戰集羣中都處於頂端地位,巔峯時期兵力多達2個近衞坦克集團軍、1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2個近衞集團軍、1個空軍航空集團軍,兵力不低於33.8萬人,最高時駐軍多達50萬人。而且當時優先裝備蘇軍最新裝備,包括T-80系列主戰坦克。
西方-81軍演的核心部分就是地面裝甲部隊在空中和戰術核力量的支援下急速向西歐推進,其中不乏蘇軍精鋭陸軍作戰力量。比如近衞第10坦克師,裝備364輛T-80主戰坦克、300輛步兵戰車、108門自行火炮,屬高度機械化的作戰部隊,由駐東德作戰集羣諸兵種第3集團軍指揮。還有近衞摩托化步兵第2師,雖作為摩托化步兵,但該師還是裝備179輛T-80、T-72和T-64主戰坦克,步戰車和裝甲車452輛,另有36門D-30榴彈炮作為炮火支援。
現在問題出現了,這種大規模裝甲部隊讓很多朋友認為“西方-81”軍演只是地面鋼鐵洪流粗暴推進。但事實上,8天的軍演除了動用裝甲部隊之外,還包括陸軍航空兵、空軍前線航空兵、國土防空軍、地地短程戰術導彈,中遠程戰略導彈,空降兵,海軍陸戰隊,海軍艦艇部隊等等。其中海軍艦艇部隊為波羅的海艦隊,包括“基輔”號載機巡洋艦在內的多艘大型作戰艦艇和兩棲作戰艦艇,其任務是演習第3天開始掩護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和摩托化步兵構成的登陸集羣登陸波蘭格但斯克港,以模擬開戰後登陸荷蘭澤蘭。近衞空降第7師在明斯克近郊機場實施空降和機降,模擬對法蘭克福機場的佔領。
而地面裝甲部隊的推進也不是單獨出現的,而是在Mi-24武裝直升機、Su-24攻擊機等空中對地力量同步推進。另外還得到包括Su-22戰鬥轟炸機、Tu-16中型轟炸機、Tu-22M超音速中程轟炸機的支援。所有裝甲部隊的推進都由野戰防空系統伴隨,打擊對方可能出現的空中力量。地面整體作戰思路為T-80和T-72主戰坦克組成的裝甲集羣對假想敵進行裝甲衝擊,以集團軍屬火箭炮和戰術導彈進行精確戰術打擊,之後摩托化步兵繼續前進。
總的來説,“西方-81”軍演並非簡單理解的地面裝甲部隊的單打獨鬥,而是一場多兵種合成、海陸空協同的戰略性進攻。另外,在這場演習中,蘇聯開始使用數字化技術的戰術指揮系統,這也是被視為信息化指揮的一個雛形。
1991年海灣戰爭開創了一種新的作戰模式,大量信息化裝備投入到戰場,包括衞星、戰略預警機、導彈預警系統、精確制導武器在戰場上大顯身手,甚至可以認為主宰整個戰場。但我們要注意,這個世界上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全方位的作戰體系,我們簡單舉個例子:同時擁有戰略預警機、高精度偵查和預警衞星的國家加起來不超過10個,也就是説仍然有95%的國家連海灣戰爭的基本信息支撐都無法建立,那麼何來秒殺蘇聯的鋼鐵洪流?況且1991年的伊拉克,他自己都不具備完整的防空和情報體系,面對強大的美國又是處於被動防禦那麼自然是沒有招架之策。
我們反過來説,“西方-81”軍演的蘇軍作戰部隊,陸海空作戰體系、戰術核武器、天基偵查衞星,而且是出其不意的西歐發起主動衝擊,而且是快速的推進。這與1991年海灣戰爭伊拉克的被動防禦是截然相反的情況。
只能説,世界上敢説沒有威脅的國家不超過5%,只有同等軍事體量且裝備技術水平屬於世界一流的國家才敢説我能面對這麼龐大的戰略性進攻集羣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