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根,是孩子回家的念想~感恩父母,與愛同行
父母在,家在!
父母是家的驛站,彷彿有父母的家才温暖,而卻有多少人在父母健在的時候不知珍惜,卻在父母離去後黯然神傷?
父母在不遠游,父母在不遠嫁,願天下所有的子女都能對父母真心掛念,因為父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不圖你回報卻無條件希望你好的 人。
你幸福他們開心,你難過,他們憂傷。
一個普遍的現象,父母去世後,原生家庭的兄弟便不親了,甚至不來往了。
血濃於水的感悟是父母給的,但卻也隨着父母的離去而淡化。
曾經,一位八旬的老爺爺去看望遠嫁的姐姐,當他蹣跚的走向車子將要離去的時候,兩個頭髮斑白的老人痛苦告別。
姐姐拉着弟弟,依依不捨地説:“弟啊,或許這是咱這一輩子最後一次見面了”!
聽完淚奔,是啊,兄弟姐妹就是父母留在世上唯一的親人,也是能感知彼此心聲的人。
然而,卻還有許多兄弟、姐妹因為父母的財產分配不公而大動干戈,甚至成為仇人。
錢財身外之物,父母贈與是情分,不贈是本分,難道我們會因為父母不曾給我們留下點什麼而不去珍惜他們嗎?
父母養我們長大不容易,千萬別因身外之物對父母有所抱怨,他們也想給你最好的,奈何,個人有力有限啊。
也有許多年輕人好高騖遠,虛榮心作祟,去攀比,去拼爹。
但他們卻不知,每個孩子的父母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不可被替代,更不可被複制。
試想,許多年後,你自己的子女是否和你有一樣的想法?
當你看到年邁父母的身影不覺得自己年輕輕的有手有腳還可以奮鬥嗎?
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受教育,就已經把我們領向了人生的大門,剩下的精彩,如果你想要,完全可以自己去實現。
我從未見過父母的饋贈能使孩子富餘一生的,但卻見過無數人用自己的力量讓父母安度了榮華的晚年。
為什麼大多數兄弟姐妹在父母去世後不親近了?
1、沒有共同的家了
父母是兄弟姐妹共同的家長,特別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過年,讓無數兄弟姐妹甚至從不遠萬里回家團圓,只為能見到生育自己的父母。
彷彿只有父母健在的家才能讓孩子們不約而同的回家,像一把吹響集合的口哨,讓孩子們有了凝聚力。
有父母的家是温暖的,他們是孩子們心靈的驛站,彷彿在生活的奔波中,累了,只要能回家看到父母就是欣慰。
父母是心靈的港灣,能温柔我們內心的淨土。
但卻有許多人把父母的健在當成了累贅,甚至希望父母過世後能清靜幾年。
大多數有這樣想法的人,都在父母去世後無限悵惘。
就像一個熟悉的十字路口,總有人在那等你回家,突然有一天,十字路口安靜的沒有熟悉身影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已經失去他們了。
錢沒了可以再賺,兄弟姐妹情分生疏了,可以再續,唯有父母的愛在做減法,是不可逆的,失去即是永遠。
2、沒有利益共同體了
有父母的家,有了共同的利益,他們有的是齊心協力,想給父母高質量的生活,有的是想共同來分父母的財產。
無論是哪種,都是利益把他們凝聚在一起,這種是最可悲的,也是人性最醜陋的真實體現。
一旦沒有了利益共同體,便會回到各自的軌道,像兩列開往不同方向的列車,永無交集。
3、各自的生活軌道漸行漸遠
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像一盤散沙,沒有了凝聚力,甚至連逢年過節都覺得相聚是徒勞。
加上兄弟姐妹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為了自己的小家而打拼,便沒有時間去續兄弟情了。
這個階段的人們,兄弟姐妹的情分是比陌生人稍微親一點的關係,畢竟有血緣有關係,但卻不再像父母健在時那麼親了,因為沒有共同的親人了。
於是,各自在自己的生活軌道中漸行漸遠,家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便也顧不上敍舊了。
生活是現實的,也是不易的,人們都在為自己的往後餘生奔波,各掃門前雪,生活中除了兒女再無其他。
於是,兄弟姐妹的感悟便這樣淡了,直到有一天,收到哪一方去世的通知,才趕去寒暄或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