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是社會保障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個別地區低保政策在政策執行、監督管理等方面出現漏洞,存在“人情保”“關係保”等問題。如何從源頭預防和治理這些低保亂象,提高低保救助精準度?在11月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表示,將通過“整治、公開、制約、築底”八字方針,使“人情保”“關係保”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一是整治。從2018年開始,民政部黨組會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民政部紀檢監察組,連續三年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整治違規行為、通報典型案例,始終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劉喜堂透露,今年專項治理結束後,明年將轉入常態化治理,建立治理長效機制。
二是公開。民政部通過各種方法,規範低保等社會救助中的公示、評議等環節,確保低保制度、社會救助制度在陽光下運行。今年上半年,民政部公佈了全國3700多個接受投訴舉報的社會救助熱線電話,讓羣眾來監督社會救助工作。從全國情況來看,地方各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接到羣眾來電33.8萬個,已全部辦結。
三是制約。即在社會救助申請審批過程中形成制約機制。劉喜堂舉例説,民政部全面實行低保經辦人員和村幹部近親屬享受低保備案制度,凡屬此類情況的,縣級民政部門必須入户核查。
同時,民政部和財政等相關部門在加強資金管理方面也做了工作。劉喜堂表示,現在民政部門負責認定低保對象,但是見不到資金;財政部門負責撥付資金,但不負責低保對象的認定。在縣一級,一般由民政部門認定對象、確定救助金額,然後把相應信息發送給縣級財政部門,財政部門把資金打到銀行,困難羣眾直接到銀行去領取救助金,從而形成三方相互制約機制。
四是築底。下一步,民政部將在全國設立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在困難羣眾較多的地方設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從而方便老百姓申請救助和監督救助。(經濟日報記者 韓秉志)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