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西亞國家應通過合作增強自身發展動能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訊 12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灣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東黃皮書《中東發展報告No.23(2020~2021):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中東局勢》發佈會在北京順利舉行。

黃皮書指出,面臨外部的巨大不確定性,中國與西亞國家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增強自身發展動能,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在變化中形成優勢和主動權。

黃皮書指出,一是把握後疫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新特點和投資合作發展機遇。中國與西亞國家應加強對疫情衝擊的研判。除了公共衞生領域的合作外,疫情下經濟社會的組織模式也可能發生較大的改變。改變往往不僅意味着風險,也藴含機遇。中國與西亞國家應把握後疫情時期的發展機遇,開展更多合作,為企業投資相關領域提供良好的環境和保障,增強社會發展的韌性。

二是繼續推進中國與西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西亞國家與中國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中有着廣泛共識。多個西亞國家在歷次高層交往中提出了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議題。不少西亞產油國重視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與中國企業在非石油領域的合作空間廣闊。阿聯酋提出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可再生能源等新領域加大發展力度,中國企業具備一定的優勢和經驗。中國與西亞國家應發揮各自優勢,促進經濟產業的多元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

三是加大金融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及創新合作。以有效的金融措施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能,減少金融資源缺乏對中小企業創新的制約是各國都面臨的挑戰。中國與西亞國家應以金融為引導和支持,吸引和鼓勵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經濟產業模式,在綠色低碳、智慧城市等領域增強發展動力。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的改善為區域內的知識擴散和技術創新合作創造了新的條件,應把握這一歷史機遇,以合作促進相互理解、減少衝突和對抗,使創新合作參與各方都能夠獲利。

四是繼續推動中國與西亞國家自由貿易區等制度性建設。除繼續在中國-海合會平台上以及中國-以色列雙邊推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外,還可以探索中國與西亞國家各種形式的經貿合作制度性安排。自貿區為中國與西亞開展合作,便利中國投資形成良好的社會預期,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有利於減少外部環境變化對投資的影響。

五是協同發力,共同提高能源可持續保障能力。近年來,氣候變化給各國都造成了嚴重的衝擊和負面影響,西亞國家和中國都在積極採取措施加強應對。從生產、供應和消費端,中國與西亞都可能開展更多、更富成效的合作,調整能源的供應方式,降低化石能源在生產、生活中使用的比重,減少經濟社會活動對環境的破壞。西亞是全球最為重要的油氣資源提供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發展格局。中國近年來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產業能力,可以為西亞國家實現相關目標提供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4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和西亞國家應通過合作增強自身發展動能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