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達喬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為遏制所謂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澳大利亞計劃提前數年為戰鬥機和海軍艦艇配備新型遠程打擊導彈。澳大利亞國防部長達頓5日宣佈,將斥資35億澳元升級國防軍的裝備。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此舉會一定程度提高澳大利亞的進攻作戰能力,但同時澳也會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而且無端生事可能遭到無情打擊。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報道,達頓稱,鑑於澳大利亞家門口印太地區複雜且富有挑戰性的戰略環境,加快軍備升級以及軍工企業發展勢在必行。他聲稱,“中國正在用更多的核武器武裝自己,我們必須現實地面對這種威脅。我們需要現實地看待未來幾年將發生的事情。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試圖阻止任何侵略行為。”報道稱,目前,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引發堪培拉方面的擔憂。
《澳大利亞人報》引述達頓的説法稱,國防預算將用於加速採購新型武器和建設軍工企業。根據新的國防採購計劃,預計到2024年,澳大利亞國防軍的F-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和F-35A“閃電II”聯合攻擊戰鬥機將裝備JASSM-ER隱身遠程導彈,射程範圍延伸至900公里,比原計劃提前3年入役。此外,澳皇家海軍的“霍巴特”級驅逐艦和澳“新軍團”級護衞艦將比原計劃提前5年配備挪威製造的新型海軍打擊導彈。達頓稱,該導彈將顯著增強澳大利亞的海上攻擊能力,“更好地保護澳海上通道”,並在必要時“為聯合軍事行動做出貢獻”。澳皇家海軍還將提前3年採購新的高科技水雷,以在發生衝突時確保港口和海上通道的安全。達頓在接受澳媒採訪時還稱,基於“奧庫斯”協議向美英採購的核動力潛艇有望比預期更早抵達澳大利亞,第一艘核潛艇預計將在21世紀30年代末下水。達頓説:“我認為我們可以縮短交付的時間。美國和英國‘理解印太地區的局勢’。”
在軍工技術方面,達頓宣佈美國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澳大利亞)公司將致力於“迅速提高”澳大利亞維護和製造制導武器的能力。該計劃包括將澳國防企業的生產能力嵌入美國的導彈生產供應鏈。三家澳企——澳大利亞導彈公司、主權導彈聯盟和歐瑞康諮詢公司,被指定參與支持雷神公司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武器生產,以發展澳本土的導彈工業。達頓宣稱,澳要加強軍事工業“自力更生”的能力,“必須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和行業夥伴密切合作,發展一支更有能力的軍隊來保衞澳大利亞”。澳國防部尚未透露該國計劃生產的導彈型號和武器部件明細,同時也未公佈是否會研發新型精確制導彈藥。澳國防部承認,該國導彈生產的關鍵是取得美國國會同意分享武器系統的知識產權,制導武器技術是美國保密級別最高的軍事技術之一。
近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以“大國威脅”為藉口,頻繁加強軍事力量建設。3月10日,澳總理莫里森宣佈該國40年來最大規模的擴軍計劃,這項為期20年的擴軍計劃預計花費380億澳元。此外,澳國防部將斥資至少100億澳元在東海岸建造一個全新潛艇基地,以停靠該國未來將裝備的核潛艇。3月22日,澳太空司令部正式開始運作。
軍事專家張學峯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F-35戰鬥機和隱身遠程防區外發射導彈,以及核潛艇的服役,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澳大利亞的進攻作戰能力,使其軍力拉開和周邊國家的差距,增大澳大利亞干涉地區事務、介入南海問題的野心。但與大國相比,澳大利亞軍隊體系攻防能力不強。
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於鐳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大利亞當前的行為是“過度擴張”,但澳人口、經濟和軍事力量根本無法支持其過度擴張的夢想,澳大利亞被拖入美國全球霸權競爭,將面臨巨大風險。張學峯也認為,澳大利亞若要挑釁,可能會遭遇無情打擊,而且還會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美國就是想給澳大利亞“遞刀子”,慫恿後者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