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汽車鋼板越厚越安全都0202年了,汽車安全得這麼看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綜合

通常我們在評價一款汽車產品的時候,習慣性分成“看得見”和“看不見”兩個部分。

“看得見”的部分很好理解,比如外觀、內飾、空間、配置這些都是能夠直觀體驗到。而“看不見”的部分,比如行駛品質和安全性,特別是安全性方面,不是很好比較。有些人習慣把安全性放在“看得見”裏邊,認為汽車的鋼板越厚,那麼車輛的安全性能越好。

甚至於這種觀念被某些別有用心的經銷商利用,採取所謂的砸車手段,來博人眼球。“皮兒薄”也成為日系車被大家夥兒集中diss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一款汽車安全性能究竟如何,是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的,汽車鋼板厚不厚只是其中一個部分,甚至都不能説是主要因素。如果要從根兒上系統討論一下汽車安全性的方方面面,小編認真應該從人為因素、主動安全因素、被動安全因素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只要這三個方面都達標了,那麼這款汽車產品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安全達標。

人為因素

這部分其實最好理解,車只是一個交通工具,駕駛者的主觀意識跟駕駛技術決定了車輛是否能始終以一個健康良好的方式從出發地行駛到目的地。

從駕駛者的角度來説,確保汽車行駛的安全性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檢查一定要到位。汽車的安全檢查工作對於駕駛者而言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工作,很多駕駛員在開車之前並不會注意對車的情況進行檢查,直到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出現了故障才會對車輛的情況有所重視,這也導致汽車行駛的過程中出現事故的情況大大增加。

其次,控制好車速很重要。汽車駕駛安全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車速,需要控制好車速以便能夠保證汽車的穩定性。但是很多駕駛員對於車速的控制並不重視,就造成交通事故頻繁發生。很多新手並不熟悉不同路段的車速,於是就造成了交通安全的事故。還有一些駕齡比較長的駕駛者,也因為對於車輛過於瞭解導致對於車速的控制也十分不重視。無論是速度過快還是過慢,都會導致事故出現。

最後,及時改正不好的駕駛習慣。駕駛過程中是習慣有些駕駛者的習慣非常差,於是就增加了駕駛過程中的危險性。比如有些人不喜歡開車的時候繫好安全帶,這就使得他們的生命安全並不容易得到保障,一些相對輕微的事故也能夠對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另外,駕駛中車距是否安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安全的車距才能夠讓駕駛安全,有些駕駛者跟車太近就非常容易出事故。

主動安全技術

以上三點談論的都是從駕駛者的角度如何確保車輛行駛安全。如果現在我們作為駕駛員在駕駛技術與主觀警惕性方面過關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考驗車輛本身的安全屬性了。廠家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都會從主動安全與被動安全兩大層面進行統籌規劃。

所謂的車輛主動安全,其實就是廠家為產品賦予的各種跟行車安全相關的功能,目的是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隨着科技的發展,車上的主動安全配置也越來越多。

我們以大家耳熟能詳的在汽車安全性方面一直領先的沃爾沃為例。沃爾沃旗下產品關於安全性的靈魂配置就是2008年誕生一直不斷進化的沃爾沃citysafety城市安全系統。這款系統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把汽車安全帶入主動安全的時代。目前根據沃爾沃汽車的數據,搭載citysafety城市安全系統的全新一代沃爾沃XC90創下了\"零傷亡\"的記錄,而追尾事故的發生率,也在用了這套系統後顯著降低。

這款系統可探測並識別車輛、行人、騎行者以及大型動物,且在黎明或黃昏的弱光環境下也能實現。當發現危險時,系統會發出警示,並主動剎車或提供助力轉向,以減少碰撞或降低損失。典型的主動安全配置。

其他廠家的車輛雖然沒有citysafety城市安全系統,但是也相應發展了自己的主動安全功能。像豐田的主動安全系統TSS在新的TNGA架構車型上得到普及。本田的“HondaSENSING安全超感”主動安全系統也應用到了旗下各類主銷車型。自主品牌吉利、長城、長安等等一線品牌也都各自開發了主動安全系統。

以上所有這些主動安全系統除了擁有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全景環視系統、胎壓監測系統(TPMS)等十分常見的功能之外。目前主動安全系統最新的發展動向是與高等級的自動駕駛技術相結合。比如在L2級以上的自動駕駛技術中,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就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車道偏離預警系統,可以在駕駛員未打轉向燈的情況下,偏離車道的0.5秒內發出預警,從而提醒駕駛員注意保持車道內行駛,從而避免一些因無意識併線或者疲勞駕駛等產生的交通事故。此外,ESP是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可以提高車輛操控性,有效防止汽車達到其動態極限時失控的系統或程序的通稱。ACC是指自適應巡航控制,它可以通過雷達識別前方車情況,從而對車輛產生制動作用來保持車距。這些主動安全系統都能幫助駕駛員集中注意力,提前避免危險發生。

被動安全技術

其實以上與安全有關的功能,大部分消費者並不是很瞭解,屬於前沿技術。大家可能更關心鋼板厚不厚這種看不見的東西。而鋼板的問題就是汽車被動安全的一種。説白了被動安全就是車輛在發生事故之後,能在哪些方面給你帶來多大程度的安全保護。被動安全與車身架構剛性、吸能潰縮性能以及表面材料覆蓋三大方面密切相關。

首先我們説這輛車真硬,其實車輛硬的不是鋼板厚不厚,而是指車廂框架。它是車身結構中最硬的部分,它的強度保證了車內乘員的生存空間,所以不能輕易地發生形變。如今大部分車輛都採用了高強度鋼、超高強度鋼、熱成型鋼等材料。高強度鋼的運用比例達到了60%-70%,其中A柱和B柱同樣使用了高強度熱成型鋼以及激光焊接工藝,從而在碰撞時最大程度保證了車內空間的完整。

此外高強度鋼還可以有效傳導、分散撞擊力,簡單來説就是能夠將“點”碰撞變為“面”碰撞,最大程度降低碰撞所產生的能量。這就引出了被動安全的第二個屬性,吸能與潰縮。

現在很多車上使用的複合材料和新材料也越來越多。而且這種的話如果你有好的衝壓技術,車是可以在第一時間吸收大部分的撞擊能量。保障我們的安全。這也是日系車在安全性方面一直秉持的研發原則。

而外板鋼板越厚,它的剛性強度就越大,在低速行駛發生碰撞時,剛性車身不容易變形,車輛損失相對來説較小;而當在高速行駛時,由於外板剛性大,車身前部不易變形而導致整體向駕駛室擠壓,這樣對車內人員的傷害就比較大,並且由於鋼板太厚,還會增加車身重量和油耗。

大家覺得鋼板厚特別重要大多數都是出於看得見摸得着的心裏感受與駕駛時的穩定感。然而,當汽車行駛速度超過50公里每小時發生碰撞事故時,決定汽車安全與否的是車身結構,並不是汽車覆蓋件的鋼板厚度。

所以説,僅僅就安全性的角度來看,這些表面的鋼板只是汽車的覆蓋件,也就是外板,它對車身的剛度和強度的貢獻有限。

當然這也不是一些廠家為了圖便宜,故意降低車身材料強度的藉口。現在很多車企使用的輕量級材料,搭配上衝壓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吸收車身發生撞擊時產生衝擊力。

最後,雖然吸能區域吸收掉了大部分的衝擊力,BUT還是會有能量通過車身架構傳遞到車廂內,這個時候汽車內的安全氣囊和安全帶就要發揮它們的作用了,同樣採用以柔克剛的方式來緩衝掉一大部分撞擊能量保護我們。

雖説車主們很介意愛車受損,但汽車安全的服務主體應該是駕駛者和行人。要是車殼太過堅硬顯然無法保證車主和路人的安全,這是因為其吸能性差,無法承擔一部分碰撞帶來的巨大沖擊力。那麼,車身撞擊的能量直接進入人體內部,造成極大傷害。而對於行人,若被車殼硬度大的車撞倒,後果也會比較嚴重。所以,車身厚反而會威脅到人的安全。

百姓評車

總之,“車身越厚越安全”放在製作工藝日益精良的今天,肯定是個謬論或者説太過片面。建議大家在買車時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多多關注吸能性。不過車殼無論厚薄與否,都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證自身安全。只有每位車主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駕駛,真正的平安出行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