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眾要是不想聽、不想看,直接就離場了!帶着這份壓力,近年來,江西省尋烏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不斷豐富宣講內容、創新宣講形式,從“百姓名嘴”傳唱山歌,到“強國之聲”志願宣講,再到“黨校教師”理論宣導……黨的創新理論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具温度。
把創新理論“唱進”百姓心田
“一法一規總關情,百科全書民法典,生老病死它都管……”在江西省尋烏縣澄江鎮周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山歌老王”王煥平悠揚的歌聲一響起,總能引來大批村民。
今年67歲的王煥平已創作300餘首獨具特色的新山歌。王煥平介紹,這些新山歌曲調源自客家傳統山歌,內容取材現實生活,每一首山歌都反映了黨的政策、法律知識、鄉風文明等主題,大家愛唱,羣眾愛聽。
王煥平(中)帶着山歌宣講志願服務隊練習山歌 閔尊濤 攝
王煥平不僅自己唱山歌,還帶着大家一起唱。今年,他組建了一支山歌宣講志願服務隊,服務隊走村串户,用山歌宣講新思想、新政策、新精神。“從4月開始,我們每星期去一個村宣講,今年安排了38場,檔期已排到年底了。”王煥平説。
羣眾在哪裏,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裏。尋烏縣整合基層陣地資源,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21個,打造“黨羣服務+文明實踐+社會治理”綜合體73個,實現縣鄉村三級陣地全覆蓋。
在王煥平看來,以前大家沒地方唱山歌,羣眾也沒地方聽,現在村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就是隊員們表演的大舞台、羣眾聽歌的好去處,真正把“我們想講的”變成“羣眾愛聽的”,把黨的創新理論“唱進”百姓心田。
“強國之聲”宣講鮮活多樣
“展望百年新徵程,九個必須推進程,奮勇前進謀復興,好方針。”前不久,一場別開生面的理論宣講在尋烏縣長寧鎮三二五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展開,尋烏縣“強國之聲”志願服務隊隊員們拿着鑼鼓等樂器演繹自編自創的三句半,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描繪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與羣眾身邊的生活變化,迅速引起現場觀眾的共鳴。
“強國之聲”志願服務隊隊員鄒小慶説,除了隊員們單純在台上宣講,為增強互動性和參與性,他們還設計了黨史知識、本地縣情等知識問答環節,現場羣眾踴躍參與搶答。
2019年,尋烏縣成立“強國之聲”志願服務隊,隊員們深入田間地頭、偏遠鄉村、基層社區,通過政策理論宣講、黨史知識宣講、紅色文藝作品表演等形式開展理論宣講活動。
“只有羣眾願聽愛看了,我們理論宣講才能真正入腦入心,黨的方針政策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強國之聲”志願服務隊領隊古廣彬説。
為把深奧的理論通俗化、抽象的觀點具體化、高深的道理淺顯化,使理論宣講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強國之聲”志願服務隊不斷更新創作特色文藝節目,將快板、三句半、小品、舞蹈、山歌、“土味”客家話語言節目等搬上舞台,既切合百姓需求,又聚焦當前理論熱點。
除了講好黨的最新方針政策,志願服務隊還挖掘尋烏本地黨史故事,講好講活“尋烏不尋常”故事。在尋烏縣項山鄉盧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周豔芳用抑揚頓挫的語調,生動還原了毛澤東同志90多年前開展的尋烏調查,現場羣眾聽得認真、記得仔細。
“目前,我們志願服務隊註冊志願者已近140人,開展了500多場宣講活動,覆蓋羣眾達10萬多人次。”古廣彬介紹,為實現理論宣講全覆蓋,他們還積極利用網絡平台推送製作精良的音視頻,打造同頻共振的宣講矩陣。
不光講道理,更要講故事
“1934年10月6日,紅軍談判代表潘漢年、何長工趕到約定會合點,經過幾天幾夜的緊張談判,最終雙方達成了‘五項協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借道。”在尋烏縣羅珊鄉羅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尋烏縣委黨校副校長、黨校宣講團成員鍾俊萍把“羅塘談判”講得繪聲繪色,現場村民聽得津津有味。
尋烏縣文峯鄉雙坪村村民王達禮查看蜂箱
“堅持統一戰線。團結就是力量。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也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法寶。”鍾俊萍最後總結道,這是我們黨百年奮鬥史的一條重要經驗,不僅以前搞革命需要,現在搞建設、搞改革同樣需要。
“對普通羣眾來説,理論宣講不能光講道理不講故事,講得過於高大上就容易與羣眾產生距離,如果適當用本地語言講本地紅色故事,不僅能吸引人、感染人,更能啓發人、教育人。”鍾俊萍説。
2020年,尋烏縣成立黨校宣講團,宣講團18名成員大多來自教學科研一線。對黨校教師而言,講黨課並不難,他們日常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給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培訓授課,但如何讓基層羣眾坐下來、聽得進、能理解則是更大挑戰。
“羣眾要是不想聽,往往直接離場,不會因為你是黨校教師就會幹坐半個小時。”作為團隊備課負責人,鍾俊萍感到責任重大,基層黨課講什麼、怎麼講需要反覆研討、精心準備,有的新進教師試講多遍才會正式給羣眾授課。
自成立以來,黨校宣講團以固定排課+彈性點單的方式送課下鄉,目前已開展理論宣講60多場,覆蓋羣眾近3萬人次。鍾俊萍説:“理論宣傳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眾,才能讓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進萬家。”
來源:《半月談》2022年第17期
半月談記者:閔尊濤 霍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