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委屈,這錢太不好掙”
副處長體驗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
新華社評論:走完流程要走心,送完外賣得送政策
“太委屈,這錢太不好掙”。
4月28日,微博熱搜話題“副處長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引發網友關注。
北京市人社局副處長王林體驗送外賣12小時只賺41塊錢的視頻火遍網絡後,各地網友紛紛直呼:希望這樣的換位體驗能夠多一點!
那麼,副處長為啥要送外賣?到底是怎麼回事?換位體驗後,副處長王林又有哪些心得體會?一起去看看。
副處長體驗送外賣累癱在馬路邊感嘆“真的太不容易了”
近日,北京衞視系列紀錄片《我為羣眾辦實事之局處長走流程》播出。在該紀錄片中,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係處副處長王林拜師外賣小哥,體驗了一天送外賣的感覺。
出發前,王林訂下了當天要掙一百塊錢的“小目標”。接單後的王林,遭遇了“離送餐時間還有14分鐘,但導航顯示還有24分鐘才能到”、送餐電動車被夾在機動車之間難以前行等種種“難題”,最終在12小時時間裏竭盡全力也只完成5單送餐,賺了41元。其中一單跑了近一個小時,還送晚了,按照遲到要扣60%的規則,最終只掙了6塊6,讓王林心酸不已。體驗完快遞小哥的生活後,王林累癱了,坐在馬路邊感嘆:“真的太不容易了,我覺得很委屈,今天跑了那麼長時間,就掙這麼點錢,離我的100塊錢的目標,差那麼多。”
節目中,王林感嘆:““這個錢太不好掙了,真的太不好掙了”。
參加體驗前,王林曾感到疑惑:“為什麼平台給快遞小哥派那麼多單?”參加完體驗的他明白了:“我們(快遞)小哥要有收益的話,必須要搶那麼多單。”
談及自己工作12小時掙41塊錢這件事,王林表示,自己是新手,而且由於有拍攝任務,略有耽擱。“但像我師父這樣的老手,收入還是不錯的。”
節目播出後,引發眾多熱議。網友紛紛留言感嘆:“挺心酸也挺真實,只有體驗過,才知道不容易,才懂得委屈。”網友們對幹部深入基層體驗生活的這種方式表示讚揚:“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希望各個領導都下基層體驗一下生活,上山下鄉,現在很需要這樣的精神!”
副處長談心得:政策不是坐在辦公室空想“千萬不要一刀切”
“副處長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上了熱搜後,面對自己在網絡上成為熱議的話題,王林對記者表示,他覺得“這個應該説是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我們意料之外就是沒想到網友對我們具體工作會這麼關注,因為對於我們來説,‘局處長走流程’這個活動是對於落實市委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的一個具體的實踐,也是為人民羣眾辦實事的一個具體行動,這只是其中一項工作,我沒想到大家這麼關注。”
而意料之中則是因為片子的確感人。王林説:“特別在片子中,很多小哥們的話語和司機師傅的話語真的很讓我們感動,比如説‘付出就會有回報’,‘勤勞可以致富’等等,他們這都是很真誠的一些話,讓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在北京的這種奮鬥精神,這種想過好美好幸福生活的願望,是很感動的。”
對外賣、網約車這種新業態職業的實際體驗,也讓王林對以後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想法。“通過‘走流程’這次體驗,我們對這兩個行業從業者的身份有了一些具體的感受,主要的感受就是説原來我們可能在政策制定的時候會有一些糾結的問題,比如説確定他們之間的義務關係等等,但是通過這次‘走流程’活動,我感覺更多的就是像我的師父説的,千萬不要一刀切。我們的政策是給勞動者和平台來制定的,而不應該坐在辦公室裏空想,應該充分體現出他們的訴求,這樣才是為羣眾辦實事。所以我覺得我們在下一步制定政策的時候,一定要給他們留出政策空間,給他們更多的選擇權。少用‘應當’這種詞,多用一些‘可以’或者選擇性的一些條件,然後讓他們去選擇。”
王林認為,新業態從業人員有的有勞動關係,有的是沒建立勞動關係。對於有勞動關係的,應該按照相關的勞動保障法律法規來進行規範。籤合同、上保險、保工資這塊現在實踐得還是不錯的。對於沒有建立勞動關係的,更多的是從保護他們的基本權益的角度去考慮。“我覺得應該充分運用我們的一些市場化手段,比如説相關的商業保險的補充、職業傷害保障等等。這就是我剛才説的選擇權,有的人可以選擇勞動關係,有的人可以選擇不是勞動關係。我們應該有分門別類的相關政策讓他們去選擇。”
引發眾多思考為羣眾辦實事少説套話空話 多邁開腿,用腳步丈量一線
節目播出後,三大央媒接連評論此事。
28日,央視發佈評論《察實情才能説實話辦實事》:切身體會外賣員遭遇的種種問題,必將給他的工作帶來更多思考與推動。管理決策部門一定要帶着問題導向,發現真問題、解決真問題。這次的真實體驗,不能也絕不應是個真人“秀”,體驗後將推出什麼具體的、創新的措施,這是公眾最關心的,也是副處長的職責所在。希望領導幹部們這樣的行動更多一些,少説套話、空話,多到一線出出汗、到艱苦的行業去壯筋骨。
新華社發佈評論文章《“王處長”,走完流程要走心,送完外賣得送政策》。文中稱,長期以來,政策落地難始終困擾基層施政,有的基層幹部曾抱怨“政策制定者不懂政策”,只懂法理自通,不懂問題所在,出台的看上去好的政策到頭來也難以解決問題。為羣眾辦實事,就應該多邁開腿,用腳步丈量一線。與只坐在辦公室擬政策相比,帶着問題下基層,走到貨車司機、外賣小哥、離退休老人等羣體身邊傾聽心聲,在一線調查核實,出來的政策才更接地氣。
這樣的體驗最終會不會淪為作秀,關鍵要看能否真真切切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研究則是之前的十月懷胎。調研必然會經歷“吃苦”,而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才能讓那些吃的苦有價值。在看到“王處長”辛苦後,更要關注後續將推出什麼具體措施?優化哪些政策?解決哪些難題?希望“走流程”的體驗不要水過地皮濕,而要透地三尺,進一步研究建立台賬、解決問題,研究形成長效機制,將為羣眾辦實事進行到底。
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上發佈評論《12小時掙41元,這位處長為何感嘆“錢太不好掙”了》稱,由此應思考的是,領導幹部為羣眾辦實事,怎樣才能辦好辦實?“聽不如看,看不如干!”領導幹部走出去、沉下來,同羣眾打成一片,就是在走提升公共服務、為民務實辦事的羣眾路線。幹百姓之所幹,與“百姓師父”同吃同住同勞動;急百姓之所急,遭遇困擾百姓的真實難題,才能將心比心,將從百姓身上學到的東西,轉化成為幫助、服務他們的切實可行的政策。
綜合北京日報客户端、人民日報微博、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