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核廢水要下海,海魚還能吃嗎?福島當地人如何防範“輻射魚”入口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綜合

福島核廢水要下海,周邊國家立馬緊張了起來,以後海魚還敢吃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妨看看福島當地是怎麼做的,畢竟他們才是福島核事故後最早和最直接的受害者。

第一財經記者在2019年11月走訪了兩家福島縣的專業檢測機構,分別為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和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其中前者專攻海產品的檢測,後者則負責檢測福島農林產品。

由於食品的核污染是個新課題,日本對於食品的核輻射檢查並沒有統一的最高機構,能夠對食品進行此類檢測的機構紛繁複雜,分佈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階段。在生產環節,大多是生產者自查,而上述兩家機構檢查的是流通和消費領域內的食物。

在福島核事故後,福島縣所有農林水產品幾乎都要進行核輻射檢測,當然大部分是抽檢,也有部分食品要求全部檢查,如大米。

4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我們強烈敦促日方認清自身責任,秉持科學態度,履行國際義務,對國際社會、周邊國家以及本國國民的嚴重關切作出應有回應。”

人工投餵放射物,研究輻射對魚類的影響(錢小巖/攝)

2021年仍能發現“輻射魚”

今年2月22日從日本福島縣近海捕撈的“許氏平鮋”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這是時隔約2年再次發現福島近海捕撈的魚放射性物質超標。

根據福島縣水產海洋研究中心的表述,“許氏平鮋”當天是在距離福島縣新地町海岸約8.8公里、水深24米的漁場捕獲的,經檢測其體內的放射性銫含量達到每千克500貝克勒爾。

日本對食品中放射性物質含量的標準是不超過每千克100貝克勒爾。基於研究中心的檢測結果,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立即暫停這種魚上市銷售。

檢出“輻射魚”的機構正是第一財經記者在2019年11月所到訪過的。該研究中心坐落於福島南部重要的漁港小名浜港旁,旗下設放射能研究部。由於第一財經記者到達時,研究中心已經過了下班時間,只有少量職工留下來接待了記者。

為了彌補沒有看到檢測的過程,副所長兼海洋漁業部長山本達也向第一財經記者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科研項目,在人工控制的情況下,研究輻射對魚類生長的影響。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會向飼養的魚投餵含有輻射物質銫的餌料25天,然後再餵食正常無輻射的餌料,此後定期檢測魚肉內的輻射含量,“以進一步研究福島核事故對魚類的影響”。

福島縣在核事故前是日本漁業大省。在事故後,對當地的漁業造成了致命性的打擊,當地漁民長期以來“摸着石頭過河”,試驗性恢復生產,在沿岸少量捕撈魚類並進行嚴格檢測之後,才能上市銷售。

在2020年,福島縣近海捕魚量約為4532噸,不足福島核泄漏事故之前年均捕魚量的兩成。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10公里以內的海域,仍然禁止捕撈。

日本政府決定將核廢水排放入海一事,又讓當地漁業從業者感到擔憂,恐懼過去10年的努力將付之東流。福島縣小名浜魚市場理事柳內孝之表示:不只是福島縣的漁業從業者,全國漁業從業者都反對將核廢水排海,而且不只是漁業從業者,與水產行業相關的從業人員都反對。”

將食物樣品切成小塊(錢小巖/攝)

生活在輻射的陰霾下

在前往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的路上,第一財經記者走了一段高速,高速路旁每隔一段就有一塊綠色的牌子,上面顯示的是實時的輻射數據。輻射將成為福島的一個長期話題。

到達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後,該中心負責食品輻射檢測的安全農業推進部部長草野憲二接待了第一財經記者。在他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檢測試驗室。

在一間工作間內,工作人員將檢測樣品整齊地切成小塊,以確保裝入容器內能夠充分接觸。在切割裝袋後,將樣品放置到另外一間實驗室內的鍺半導體檢測儀,檢測輻射量。

為了確保樣品的準確性,“檢測的樣品是我們主動到當地農户和市場上採購的,而不是商户選送的。” 草野憲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而對於檢測結果,他説,目前人工環境下種植的農作物問題已經不大,主要是河魚和野菜有發現超標。

“本來在春天,我們福島人最喜歡去野外採野菜,在秋天,就到山林裏摘蘑菇,這些事情現在事情都不能做,想起來也是遺憾。” 草野憲二不無遺憾地説。

福島縣農業綜合中心每天會把檢測的結果公佈在其網站上,但當地人並非都信得過他們。在福島縣還有不少民間自發的檢測團體,加入到輻射檢測中來。

如福島縣十多名母親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抱團成立了“福島媽媽輻射實驗室”,檢測輻射地附近採集的樣本,監測輻射水平。大多數成員先前沒有輻射檢測經驗,但在科學家幫助下接受培訓,如今可熟練操作檢測儀器。

這一實驗室設立在福島縣巖城,2011年11月13日成立以來,一直記錄併發布輻射監測數據。檢測樣本包括實驗室採集或縣內其他地區居民送檢的食物、土壤、植物乃至吸塵器裏的灰塵。

實驗室主管鈴木説,創建這個實驗室的初衷只是為了保護孩子,“我們必須檢測後才敢吃東西,這關乎生死”。

檢測放射量的鍺半導體檢測儀(錢小巖/攝)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宋慧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