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你不懂,所以別人不對——不要讓“不可能”,耽誤你的一生!

因為你不懂,所以別人不對——不要讓“不可能”,耽誤你的一生!

因為自己看不懂,所以別人就是錯誤的。這是很多人的邏輯,説起來好沒道理,但很多事都是這樣。

比如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決定要去做火箭發射的時候,不管是他的朋友還是互聯網、投資圈的人都覺得這個人瘋了。

當馬斯克推出特斯拉電動汽車的時候,有無數人不看好,認為這就是個玩具,沒有什麼前途。畢竟傳統車企的勢力那麼強大,不可戰勝。

如今,馬斯克的火箭早已發射成功,特斯拉也成為行業的領導者,但仍然有眾多投資人和看客們堅信馬斯克會失敗。

在創新領域向來都是這樣,先是看不見,再是看不起,然後看不懂,最後只能來不及,很多人輸就輸在了這裏。

因為你不懂,所以別人不對——不要讓“不可能”,耽誤你的一生!

其實很多普通人的人生也是這樣的邏輯,生活中只要是出現了跟他思想認知不一致的事物,他就會下意識的反對,視為對他的挑釁。

在2016年左右的時候,我給一個做消費產品的朋友説盡快上拼多多,他看了一眼後不屑一顧,覺得太土太LOW,沒前途。

這不是説我有先見之明,其實當時我也沒有什麼信心,畢竟電商領域早已是雙雄對峙的格局,新玩家勝出的希望很渺茫。京東的東哥不就表態了嗎,説那不過是流量端的奇技淫巧,電商關鍵是供應鏈和物流……很正確啊。

但事實證明,無論是行業外還是行業內,大都是看走眼了,一不小心3年過去,拼多多已經龐然大物。

所以,我想説的是,還是要保持開放心態,多去嘗試,特別是普通人,你本來就一無所有,如果再思想保守,畏手畏腳,那還有什麼機會呢?

不要讓“不可能”,耽誤你的一生!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在新事物剛露頭的時候,有大風險,也有大機遇,舉個例子,比特幣都知道吧,無論是金融投資大咖還是平頭百姓,一開始都覺得這東西就是個笑話。

結果,無數人都在事後拍大腿,後悔莫及。對有些人來説,那可能是人生最大也是最容易的一次發財機遇。

但世界上還有很多無法(也不應該)用功利主義去衡量的東西。

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家邁克爾·法拉第家境不佳,生活長期都很窘迫,他在1831發現電磁感應之後,有人嘲笑説這東西有什麼用?法拉第回答他,“一個新生的嬰兒有什麼用處呢?”當時的人們誰會相信“電”這個東西會改變世界呢?

劉慈欣老師在《三體》裏有個意見很經典: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20年來,10年來,這樣的故事一再發生,從互聯網到電子商務,從智能手機到移動互聯網,期間有很多新事物被證明是沒前途的,也有很多新事物被證明是正確的。

我們不能因為前者就否定後者,也不能因為後者就盲目的投機主義。

科學家和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提出過一個“克拉克定律”:

定律一:如果一個年高德劭的傑出科學家説,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確的;但如果他説,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許是非常錯誤的;

定律二:要發現某件事情是否可能的界限,唯一的途徑是跨越這個界限,從不可能跑到可能中去;

定律三:任何非常先進的技術,初看都與魔法無異。

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就是根據克拉克的作品改編的,此前科幻電影的狀況是誰也看不起,此後變成了“誰也看不懂”——引人好奇,讓人敬畏。

因為你不懂,所以別人不對——不要讓“不可能”,耽誤你的一生!

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的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在三四十年前看來,豈不是像魔法一樣“不可能”?

不要讓今天形成的常識去束縛我們對未來對自己的想象,人的思想才是最深重的桎梏,對待萬事萬物,我們不妨大膽一些,開放一些,有些人一輩子都是活在自己的“成見”裏,眼睜睜看着別人把他不看好、“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

你認為別人不行,那你又“行”在哪裏呢?

人生在世,要走自己的路,就讓別人説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去吧,我們顧不上解釋和爭吵,我們要奔向前方的目標。

有需求就有價值,我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創造價值上,而不是活在“不可能”或對“不可能”的解釋上。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保持赤子之心,求知若飢,虛心若愚,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相信人生和世界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6 字。

轉載請註明: 因為你不懂,所以別人不對——不要讓“不可能”,耽誤你的一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