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發佈營商環境改革5.0版實施方案,聚焦招標投標、不動產登記、數字經濟、國際貿易等領域,一攬子推出362項舉措,大力提升了市場主體的獲得感。未來該如何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成為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力爭建成營商環境改革標杆
來自經濟界別的市政協常委、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權忠光説,北京肩負着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時代使命,更要以創新試點任務為牽引,不斷提升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全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務、北京標準、北京誠信四大品牌,全面建成與首都功能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地。
權忠光認為,北京剛頒佈的優化營商環境5.0版本,條例清晰,任務明確,但在具體操作層面特別是服務領域的軟環境和精細化服務等方面,還有改進和提升的空間,比如應加強不同主管部門間的信息共享,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里”,淨化招投標市場環境,制定政策加大對高端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等。“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首都企業賦能,提高企業家和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支撐。”權忠光説。
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升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至關重要。”來自青聯界別的市政協委員歐陽繼華認為,當前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中,對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有一定的需求。同時,中小企業因自身的規模、資金等因素限制,難以吸引專業人才進行長期的科技研發,獲取最新科技成果信息的渠道較少,尋找符合需求的項目難度較大,它們更期待由政府搭建平台,與高校進行科研合作,降低研發環節的經濟成本和時間週期。“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營商環境,應當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以政府引導或主導的方式,建立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間的技術交流平台。”歐陽繼華説。
“除了要促進最前沿的新技術落地,企業原有的技術也需要升級。”歐陽繼華説,建議由政府相關部門搭建平台、制定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掛職或者參與項目合作,可以避免校企合作產出科技成果在權屬上的爭議,企業只需負擔科研人員在研究期間的費用,從而降低中小企業在流動資金上的壓力。
有效監管護航數字經濟發展
“北京正在建設數字經濟全球標杆城市,儘快佔領數字金融高地,也是北京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來自經濟界別的市政協委員、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郭為民説,不同於傳統經濟結構中以土地、資金、勞動等作為生產要素,數字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是將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其屬性和特點與傳統生產要素有顯著區別,對於支撐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效監管形式的覆蓋都是全新的挑戰。
在數字經濟這一全新領域裏,如何有針對性地優化營商環境?郭為民建議,在大力推進數字化和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要率先探索針對數字經濟的監管路徑。應充分發揮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打造有針對性的監管能力,積極鼓勵有實力的核心企業與數字化銀行合作,探索打造企業級數字貨幣支付結算平台,利用好數字人民幣在提升融資及支付效率、追蹤資金流向、降低信貸風控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打造適應新的經濟形態的產業結構和數字金融服務。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王可心
流程編輯:嚴聖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