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棋規劃 深層次融合 長株潭邁向更高水平一體化

湖南省湘潭市昭山示範區七星村村民譚立成沒想到,當年自己和村民們打下的那塊界碑,20多年後突然“火”了。

這塊三稜柱形狀的界碑,立在村裏一座山包上,三面分別刻着“長沙”“株洲”“湘潭”字樣。長沙市雨花區跳馬鎮、株洲市石峯區清水塘街道和湘潭市昭山示範區在此處交界。在互聯網平台上,博主們以“原地轉一圈,3秒看完長株潭”等為題創作短視頻,讓這個地方出了名。

在譚立成看來,“三市交界處”曾經意味着“三不沾”“靠邊站”,如今卻轉身變樣,分享到交通互聯、醫保互認、社保互通帶來的諸多便利。來自外地的童軍生則在七星村建起了幾十畝花卉基地,鮮花主要供應長株潭市場。隨着長株潭一體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快速推進,城際鐵路、快速大道先後在附近開通,七星村又添了好幾家星級農莊。

一塊界碑的背後,是三市跨界攜手,蹚出了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新路。

融合發展一條心

區域規劃一盤棋

從1997年實施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戰略,到2007年長株潭城市羣獲批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一直在探索中前行。

曾經,三市在教育、人才、產業項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然而,從三市整體的羣眾福祉、企業利益、發展質量來看,卻呼喚着頂層設計能夠推動一盤棋規劃、深層次融合。“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長株潭一體化發展,自此有了更明確的目標指引。

最近,位於株洲高新區的湖南金坤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安軍,帶隊來到長沙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這家主要從事合金材料研發的初創企業,正準備在更廣闊的區域內尋求資金和人才資源。

株洲的企業來長沙找資源,株洲高新區擔不擔心企業跑了?“我想不會。在合金材料領域,株洲有不可替代的產業配套。”李安軍説,“更何況,園區之間靠產業補貼、税收減免來爭搶企業的做法,已經落伍了。生產在株洲、基礎研究在長沙,這種模式適合我們。公司已經跟長沙的多所大學展開了技術合作。”

事實上,針對企業此類需求,株洲已在長沙打造了株洲高新區離岸孵化器等“科創飛地”。人才、技術、資本的協作,已經在更深程度上加強了一體化。“把眼光放得長遠些,在發展定位、產業競合等重大問題上做好規劃佈局,在做強自身優勢特色的基礎上去融合,可以進一步推動共贏。”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説。

長沙也明確提出,要堅持謀全域、謀全球的胸懷和眼界,依靠增量做大蛋糕。“我們的要求是,不去爭存量項目。此外,長沙定政策的時候,也要兼顧株洲、湘潭,儘量推動三市一起享受實惠。”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説。日前,湖南湘江新區向南規劃九華新片區建設,湘江新區的利好政策,未來也將適用於湘潭九華經濟技術開發區。

要往一個目標上用力,先要在一張藍圖上用心。湖南省委和省政府2020年10月印發的《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加快乾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構建“半小時通勤圈”“一小時經濟圈”,共建長株潭國家物流樞紐。“一軸一心、三帶多組團”的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新型空間結構正在形成。

今年發佈的《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進一步明確,未來5年將在規劃同圖、設施同網、三市同城、市場同治、產業同興、生態同建、創新同為、開放同步、平台同體、服務同享的“十同”行動上下功夫,實現長株潭“一張藍圖管全域”。

產業打開新格局

協同創新謀共贏

“起初,我們的新產品能不能行,國際大廠、合資企業也有過猶豫。”曉光汽車模具智能裝備產業基地位於長沙雨花經開區,企業負責人朱曉永告訴記者,企業開發生產的超高強度鋼,雖然技術參數優越,但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被國際汽車廠家所接受。產品打開局面,得益於長株潭區域內密集的製造業企業率先採用,“經受了用户考驗,形成了示範效應。”

如今,這種協同更加緊密。曉光模具與株洲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簽訂協議,推動汽車產業鏈協同發展。企業壯大了,曉光模具又把新基地投向了湘潭。今年5月底,長沙雨花經開區(韶山)智能製造產業園一期6棟廠房交付使用。曉光模具子公司已簽訂入駐這一飛地園區的意向協議。

同處長株潭區域內、距離不過80公里的雨花經開區與韶山高新區,原來各有各的短板。雨花經開區要“找地”,韶山高新區則要“找產業”,在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兩地解放思想,相向而行。

“今後,可以是企業研發總部在雨花,生產基地在韶山;也可以是主機生產在雨花,配套基地在韶山。”飛地產業園招商負責人文湘祁説。

長株潭三市,擁有湖南60%以上的創業平台、7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80%以上的高校科研機構、85%以上的科研成果,匯聚了湖南一流科創資源。三市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着力建立統一的產業創新服務體系。

在邁向長株潭更高水平一體化的過程中,市場自發形成的協同路徑,得到政策層面的進一步引導和強化。今年4月,三市簽訂重大產業協同發展協議,篩選出重點打造的10個優勢產業,着力構建錯位發展、特色明顯、相互配套的產業發展格局。

“這些產業項目講究的是差異化發展、優勢互補。如在長沙佈局中聯智慧產業城、三一智聯重卡等項目,重點打造工程機械基地;在株洲重點發展航空動力裝備產業;在湘潭重點佈局先進電傳動及風電裝備(電機電磁驅動)等產業。”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徐永健介紹説。

山水同綠共守護

跨域通辦享便利

湘江北去,在巨大的“S”形河灣兩岸,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呈“品”字形排列。“品”字中央,一塊總面積超過528平方公里的綠色區域格外亮眼——這是長株潭的“綠心”。呵護綠心,三市扛起責任,一體保護。

湘江上游,株洲推動清水塘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東岸,湘潭推動竹埠港化工企業全部搬遷退出;下游,長沙實施綠心地區生態修復治理。

全省層面,2019年3月,湖南發佈修訂後的長株潭城市羣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此後幾年間,長株潭三市嚴格執法,先後整改、退出700餘個不符合綠心規劃要求的工業項目、300多個違法違規的建設項目。

目前,長株潭區域已經建立了統一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統一森林防火標準、統一大氣聯防聯治機制。2020年,三市空氣優良天數均超過300天。今年5月,長株潭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聯席會議宣佈,三地還將聯合開展碳達峯示範引領等重點工作。

在備受呵護的綠心之上,“綠心中央公園”正在崛起。公園的先行示範區位於雨花區的跳馬鎮。“跳馬鎮幾乎全域位於綠心之中,嚴格按照紅線規劃保護。”雨花區政協副主席羅豔輝説,19公里的綠道系統,將湖泊、花海等聯結成一個整體。石燕湖村村民劉建軍的民宿因此受益,“到了節假日和週末基本滿房,長株潭地區的遊客佔了絕大多數,一年能掙二三十萬元。”

除了生態紅利,提升三市居民獲得感的,還有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帶來的便利。

今年3月,湖南省宣佈在長沙天心區、株洲石峯區、湘潭嶽塘區等地試點政務服務“跨域通辦”,首批涉及人社、醫保、衞健等領域的18個事項在三地之間實現跨市跨區辦理。長株潭區域內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人社公共服務一體化等便利措施,也正加快落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9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盤棋規劃 深層次融合 長株潭邁向更高水平一體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