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國家建立不是簡單的歷程,無疑需要付出巨大代價,新中國的建立便是如此,46年,兩軍正式開戰。蔣進攻的重點放在中原解放區,對準中原軍區,想要以自身的優勢兵力來一舉擊破我軍主力,自此解放戰爭全面爆發。
國軍企圖通過這次行動來分解中原解放區,消除我軍力量,從而向我軍控制的華東、華北和東北地區進軍,進而控制當地。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為了更好地保存我軍的實力,為其他地區贏得應戰的時間,根據戰略部署,中原軍區在原地堅持十個月,直到46年6月,政府指示,"同意立即突圍,愈快愈好,生存第一,勝利第一。"自此開始了盛大的"中原突圍"行動。
關於中原突圍,社會評論紛紛,最終此次行動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了呢?正反面的觀點都是因人而異,見仁見智,那麼,我們就來進一步走近歷史,來探討一番"中原突圍"行動。
"中原突圍":真實的歷史情況
中原突圍行動指的是,解放戰爭期間,我軍中原軍區部隊為突破國軍的重重包圍和封鎖、保存自身軍隊實力,進行戰略轉移的作戰行動計劃。可以説,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軍更加願意和國軍和平共處,畢竟我軍的實力相對較弱,需要一定時間來恢復抗戰所耗費的精力。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因此,從另外層面來看,中原突圍是無奈之舉,卻也是時勢所趨,我軍處於被動的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採取的戰略轉移、保護革命火種的行動。
根據戰略行動計劃,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簡稱"皮旅")偽裝成軍隊主力,向東進行轉移,藉此吸引國軍的注意力,迷惑、牽制對方的軍力,以保證中原軍區的主力部隊能夠兵分兩路,順利地向西進行突圍。
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第一縱隊第一旅採用"疑兵"戰略,順利地吸引國軍的兵力,將其引導到錯誤的突圍方向,給中原軍區部隊轉移創造機會。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經過多天的阻擊戰鬥,牽制國軍,確保主力部隊順利向西突圍。而第一旅在完成掩護任務後,與敵軍進行多天的周旋,最終順利地與華中軍區部隊子啊蘇皖解放區勝利會師。
史界評論: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雖説我軍實力稍遜國軍,但解放戰爭的勝利最終屬於我軍,可以説中原突圍行動仍舊起到不小的作用。但學術界對於"中原突圍"行動的評論紛紛,那麼最終"中原突圍"行動是成功還是失敗了呢?
正方認為,作為戰略行動計劃,中原軍區部隊順利地牽制國軍,讓其無法分身去攻打其他解放區域,這也為其他地區的戰略部署預留時間,減輕軍隊抗戰的壓力,畢竟其他地區的軍隊實力無法完全地對國軍進行抵抗。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即使最後中原部隊兵力受損,但仍舊保留精英力量,後期能夠改制繼續發揮作用。這樣看來,"中原突圍"行動是成功的,保存實力,同時也牽制敵方,最終順利突圍。
反方的觀點也有根有據,他們提出,中原軍區是戰略指導中心,擁有最好的軍力部署,但在這次的戰略轉移行動中卻出現巨大損失,而且在突圍之後,無法完成自身的戰略任務(即建立豫鄂陝、鄂西北兩個新的根據地),部隊也只能改制編入其他戰略部隊,無法保存自身原有的實力。
從這個層面來説,中原軍區部隊在此次突圍行動中消耗過大,損失大量精英,這樣的結果只能説行動是失敗的,沒有實現保有中原軍區部隊的初衷。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這樣看來,正反雙方都有自身的論據支撐,彼此也無法説對方就是錯誤的,"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
中原突圍:究竟該如何看待?
對於"中原突圍"行動,沒有所謂的勝利失敗,畢竟這是解放戰爭的一部分,最終勝利歸屬於我軍,從而建立新中國。對於我個人而言,中原突圍行動的確起到作用,畢竟想要完全沒有損失就掩護其他部隊轉移是不現實的期盼。
我軍的確擅長建立根據地,那麼,為何在實現戰略轉移之後卻無法在豫鄂陝、鄂西北建立根據地呢?事實上,這都是多方面元素導致,不能完全考慮我軍的實力,外部環境的因素也至關重要。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有人可能會質疑,為何在早期,我軍能夠順利地在川陝地區建立根據地呢?在他們的觀點認為,這二者的組織和羣眾基礎都是同樣薄弱,面臨的困難也不會相差太差。
雖説乍一看外界環境差不多,但實質上還是有差異的。在早期,我國面臨的是內憂外患,可以説對外抗爭才是重點,內部紛爭是其次的。
但在解放戰爭時期,內部爭鬥是主要矛盾,國軍得到美國等的支持,能夠集中精力地打擊我軍,這樣子無疑給我軍建立根據地增加更多壓力,而且國軍的實力遠超過我軍。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雖説羣眾基礎差不多,但在對抗外患的情況下,羣眾也更願意參與到抗爭中,這對我軍建立根據地也減少阻力;而在目前抗爭局勢下,羣眾的參與積極性不高,畢竟任何一方進行統治都沒有多大的差異,民眾的參與意願低下,自然對根據地的建設增加難題。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國軍基本都是我軍打擊,對於我軍想要保留實力的"根據地"建設自然是大力打擊,所以説,在中原軍區部隊順利突圍會,即使能夠暫時地建立起新的根據地,卻很快地遭受到國軍的攻擊,使得根據地的建設不能順利地進行,無奈之下,只能放棄原有的根據地建設任務。
有人指出,我軍高層對於當時的狀況判斷不準確,沒能採取正確的作戰方案,將現實情況看得過於嚴重,簡單地説就是"過於謹慎",從而束縛行動的拳腳,畏畏縮縮,反而使得國軍佔據上風。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事實上,謹慎考慮是必要的,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無法做到"放手一搏",畢竟革命勝利的果實來之不易,多加小心應對才是上策。
我們不能簡單地評判"中原突圍"的結果,而是得多方面地考慮,這的確不是一次完美的作戰,畢竟我軍損失眾多,但它也有其積極意義,保留革命勝利果實和軍隊實力,讓我軍能夠更好地牽制國軍,為贏得全國勝利打下基礎。
一次實操能夠更好地鍛鍊,讓我軍能夠更好地成長,相信這些都是任何行動都有的作用,對於中原突圍行動,應該也是如此吧!
文/轅門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2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原突圍,究竟成功還是失敗正反觀點,見仁見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