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標題,好多讀者朋友會説:印度在其最東北地區設立了七個省,為何作者標題是“東北六省”?答案很簡單:印度官方公佈的東北七省之一的阿魯那恰爾邦是“偽阿魯那恰爾邦”,該邦的邦域為印度非法佔領的我國藏南地區,該地區自古至今都是我國的領土,故下文中再不提及此偽邦!印度東北六省分別為:阿薩姆邦、那加蘭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特里普拉邦、米佐拉姆邦,印度的邦類似於我國的省級行政區。
看到標題,好多讀者還會有一個問題:要説起印度民族分離運動,印巴之間經常性發生衝突的克什米爾地區、地方性政黨最為強勢的安得拉邦、強勢保護泰米爾文化及語言的泰米爾納德邦、宗教衝突最嚴重的旁遮普邦均涉及嚴重的民族分離運動,為何偏偏説印度東北六省地區的民族分離運動是最為嚴重的?答案很簡單:民族多樣、關係複雜,並且移民嚴重;地理位置特殊,與印度內地連接最薄弱,並且地緣政治最為敏感;歷史演進獨特,對印度的認知只是一個區域概念而不是國家概念;自然資源富饒,但卻是印度最貧困的地區;分離運動持續不斷,近年來在印度仍十分活躍。
印度東北六省地區民族多樣、關係複雜,並且近代移民嚴重
印度東北地區處於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之間,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遷移潮流的交匯地。不同民族帶着不同的文化進入該地區,使該地區成為漢藏語系各民族與西亞、中亞、南亞各民族的交匯點,並且還是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宗教文化的彙集地。因此,該地區自古以來各民族和部落間的關係就比較複雜,並且宗教文化衝突也很嚴重。
比如那加蘭邦,邦內一共有十六個主要民族和數量不少的少數民族,邦內各民族之間關係非常複雜;比如曼尼普爾邦,因為宗教文化的入侵,使得邦內主體民族梅泰族根據宗教信仰不同劃分成非穆斯林梅泰人(梅泰人)和穆斯林梅泰人(潘高人),互相之間衝突明顯,並且邦內還有其他少數民族居住;比如米佐拉姆邦,邦內大多數人信仰外來傳入的基督教。
比如阿薩姆邦,在巴基斯坦分裂(1971年孟加拉國獨立)前,印度政府一直向阿薩姆邦移民孟加拉人(穆斯林),數量竟多達數百萬人,移民問題造成了當地土著居民與穆斯林間激烈的種族衝突和宗教衝突,並且矛盾愈演愈烈;比如特里普拉邦,該邦是印度建國後唯一一個移民數量超過當地土著居民的邦,移民與當地原住部落民爆發了激烈的競爭和衝突,這些都是造成印度東北六省民族分離運動嚴重的原因之一。
地理位置特殊,與印度內地的連接薄弱,並且地緣政治敏感
印度東北六省地區是印度鄰國數量最多、與印度內地連接最為薄弱、地緣政治最為敏感多變的邊疆地區。與印度東北六省地區接壤的鄰國多達五個,分別是中國、錫金、緬甸、孟加拉國、不丹,並且通過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印度東北六省與印度內地的連接只有西里古裏一條狹長的通道,除此之外再無連接點,並且西里古裏通道最窄處僅20公里,使得印度東北六省與印度內地的連接極為薄弱,甚至弱於印度東北六省與周邊鄰國的聯繫和交流。再加上印度東北六省當地種族和各鄰國之間在文化、語言、習俗、信仰等方面總會有或多或少的聯繫,使得印度東北六省成為印度地緣政治最為敏感的地區,這也是印度東北六省民族分離運動嚴重的原因之一。
印度東北六省地區的自然及地理條件也極為特殊,這裏大部分不是山地就是雨林。比如阿薩姆邦、那加蘭邦、梅加拉亞邦、曼尼普爾邦、特里普拉邦5省大部分地區為山地地區,而米佐拉姆邦不是山地就是雨林,特殊的自然及地理條件也使得民族分離運動與反政府武裝更容易隱藏和發展力量,這也是印度分離運動一直持續不斷的原因。
歷史演進獨特,對印度的認知只是一個區域概念而不是國家概念
印度東北六省地區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封建君主制國家,但也有大量地區仍保留着由部落酋長治理的風俗,甚至有的地方尚處於部落社會或者處於向階級社會的過渡之中。印度東北六省大部分為山區,生活着大量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均非常落後,甚至有些地區至今仍保存着原始部落時代的生活方式。比如梅加拉亞邦,這裏一些民族仍然保存着母系氏族社會的傳統。比如那加蘭邦,這裏民族種類很多,不少地方至今仍保存着原始部落時代的生活方式。因為這些地區的各民族跟印度主體民族在語言、文化、信仰等方面相距甚遠,再加上這些民族地區相對落後,使得他們對國家的概念比較模糊,對印度的認知僅僅只是一個區域概念,這也是印度東北六省民族分離運動嚴重的原因之一。
自然資源富饒,但卻是印度最貧困的地區
印度東北六省地區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比如:阿薩姆邦豐富的水資源、森林資源和動物資源;特里普拉邦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曼尼普爾邦豐富的鐵礦、銅礦和岩鹽礦資源;梅加拉亞邦豐富的河流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動物資源;米佐拉姆邦豐富的水資源和動物資源;那加蘭邦豐富的煤礦、石油和金礦資源。但自然資源如此豐富的印度東北六省卻長期被印度政府作為印度防務的天然壁障不進行開發,他們認為該地區的落後與封閉有利於防堵外來勢力的滲透,甚至刻意避開對該地區的經濟開發,使得該地區至今非常貧困。該地區的貧困,甚至不能解決飢飽問題,以及對印度中央政府開發紅利不公平的不滿也是該地區民族分離運動嚴重的原因之一。
分離運動持續不斷,近年來在印度仍十分活躍
在印度東北六省的分離組織以及反政府武裝數量很多,據統計大大小小的分離組織和地下武裝有120 多個,而長期活躍的就有50 多個,並且這些分離組織派別林立、關係複雜、聚散離合、連綿不斷。比如在阿薩姆邦,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是該地區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組織,印度政府曾於上世紀90年代多次出動軍隊對該組織實施大規模圍剿卻效果不佳,該組織殘餘的主戰派至今仍繼續進行着暴力活動,而且還在國外擁有多個武裝訓練營地。除了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外,阿薩姆邦還有兩個相對較大的組織,分別是“波多民族民主陣線”和“卡塔普爾解放組織”,他們在鄰國也擁有多個武裝訓練營地,阿薩姆獨立運動近年來在印度仍十分活躍。
比如特里普拉邦,該地區有多支地下武裝,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有三支,分別是:1977年建立的特里普拉民族誌願軍、1989年建立的特里普拉民族解放陣線和1990年建立的全特里普拉部落猛虎軍,目前仍十分活躍。比如曼尼普爾邦,1977年當地分離組織建立曼尼普爾人民革命黨,1978年當地分離組織組建人民解放軍;1980年當地分離組織組建曼尼普爾共產黨建立。1989年4月當地分離組織以人民解放軍為基礎與曼尼普爾人民革命黨、曼尼普爾共產黨等反政府組織建立建立革命人民陣線,隨後革命人民陣線在國外成立流亡政府並設立軍事營地,至今仍在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