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麥行情一路走高,現在華北小麥的價格已經達到了1.2元,當下市場呈現出農户惜售和貿易商提價並存的局面。今年糧價上漲其實很大程度是由特殊的大環境造就的,疫情期間,小麥的進口受限,主要依靠國內生產,這樣自然就使得對國內小麥需求增加。而隨着需求的增加,今年華北地區的優質小麥卻因為倒春寒等災害減產,供給反而減少。同時, 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也使得許多飼料企業選擇用小麥代替部分玉米。在這樣的形勢下,小麥的價格自然是持續上漲。
但是小麥的價格上漲有沒有上限?小麥市場潛力是否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呢?我認為小麥市場實則是後勁不足的。首先,國家今年已經減少收購,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消息,截至6月1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1055.2萬噸,同比增加29.4萬噸,其中累計收購最低收購價小麥5.7萬噸,同比減少72.1萬噸。其次,未來疫情有所緩解後進口小麥進入市場,小麥的供給量就要大大增加了。而且今年小麥總的來説還是豐收的,市場的供給其實也並不緊張,國家還會出手調控。
以上種種,可以看出,小麥的價格在後期或許還會有小幅度增長,但如果過於惜售,壓貨不出,也有很大的風險錯過這個高峯期,所以如果不具備儲存條件、對風險抵抗能力低,還是建議早一點出售哦。
糧價上漲,提高農民收入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實際上我國已然是糧食價格最高的國家了,農民的收入卻總是不高,可見農民的收入高低並不全然在於糧價,也在於成本。由於我國現在主要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模式,相比起集約化農場式生產,實際是無形中增加了成本。同時地租也是一筆很大的成本,土地租金是隨着糧價起落的,高糧價有時候帶來的也是高租金,反而增加了成本。農民種糧食的收入究竟如何提高,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並不是漲價就可以提高收入,在這條路上,我們還有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