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通訊員 張跟平 蘇詩洋)在頂管機操縱室,29歲的胡昊聚精會神,操縱按鈕,關注屏幕上的數據指標,一旁12米深的地下,頂管機在前牽引,油缸千斤頂在後發力,一節節玻璃夾砂頂管以肉眼看不見的速度緩慢前行。
胡昊是中鐵四局四公司盾構分公司引江濟淮派河截污頂管施工技術負責人。近日,公司承建的引江濟淮派河截污導流水質保護工程施工2標段3號井-2號井632.5米頂進區間貫通,這是安徽首次採用2.4米大管徑新型管材長距離頂進施工。
頂管施工是指在工作井內藉助於頂進設備產生頂力,克服管道與周圍土壤的摩擦阻力,將管道按照設計坡度頂入土中。
胡昊通俗地解釋説,頂進作業的目的是要讓一節節管材正好從預定的洞口穿出,進而打通隧道,連接污水淨化處理廠和附近河流,實現排污導流。
“這種玻璃夾砂頂管管材可以加快施工進度,提升後期排污速度。一節管道重5噸,一節連着一節,要求推進1200米距離,需要200多節管道。”現場,胡昊從工作間走出下井示範,操縱激光全站儀測定頂進方向。
胡昊説,這個項目是安徽省內首例應用新型管材大管徑施工。在這個項目中,施工難點主要在於施工距離長、工期緊,同時,隧道牆壁內摩擦力大,會造成頂進方向改變。這背後要有過硬技能支撐。
2017年,胡昊大學畢業後進入項目,從基層幹起。幹工程很苦很累,尤其是夏天,工作間炎熱,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慢慢地,他心裏有了落差。
是師傅和工友的勸説讓他堅持了下來。半年後,他逐漸習慣了這種和工程、機器相伴的工作場景。但頂進方向控制等技術難題困擾着他。
“怎麼保證機器按照我想要的軸線推進?如果頂不動了,沒法前行,應該怎麼處理?最大糾偏量是多少?”他回憶,剛工作時,他對摩阻力等知識也不怎麼了解。經多次實驗,他分別測算行進到一百米、兩百米乃至六百米時,牆壁產生的摩阻力是多少,心裏才漸漸有了施工把握。
為了精學技術,胡昊每天盯在現場,下井、頂進、對激光、檢查管材接頭,晚上分析覆盤資料。兩個月後,他基本學會頂進技能。目前,他已是公司技術能手。
本次派河截污導流水質保護工程也是對青年技能人才的大練兵。管材鋪設離不開頂管機精準頂進,為確保這個在地下12米作業“大傢伙”的施工安全,項目部還成立青年攻堅小組,聯合專家對重難點施工技術、施工方案和危險源進行評審和討論,制定糾偏控制預案和應急處置預案。
“我們給頂管機取名‘先鋒一號’。”中鐵四局四公司盾構分公司黨支部書記邢台説,該項目有工程技術及管理人員近20人,都是90後,年紀最小的20歲。青年攻堅小組對周邊環境和地表沉降進行監測,通過激光經緯儀對頂管機頂進姿態實時監測,及時調整參數,將頂進精準度控制在毫米級。
經過33天連續奮戰,3號井-2號井順利實現貫通,比起傳統混凝土管頂進節省了一倍工期。為安徽省內大管徑玻璃鋼夾砂管施工提供經驗。
“每次作業,看到頂管機按照我想要的動能和方向頂進,把隧道貫通,我的成就感就來了。”胡昊説。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