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默克爾:執政16年,默克爾留下了什麼?
9月26日的聯邦議院大選過後,德國將迎來新一屆政府。而德國現任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將正式卸任,揮手告別16年的總理生涯。
默克爾2005年以微弱優勢當選德國總理,成為德國曆史上首位女性總理。此後的2009年、2013年、2017年,默克爾三度贏得連任。若是此次大選後新政府組建拖延至12月,默克爾將超越她的“政治導師”赫爾穆特·科爾,成為德國曆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16年來,默克爾的形象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齊耳短髮、西裝套裝、菱形手勢,但德國和整個世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人視默克爾為本世紀影響力最大的政治家之一,有人則稱她重在守成、缺少遠景規劃。
當地時間2021年9月24日,德國慕尼黑,德國基民盟候選人拉舍特舉行競選集會活動,德國現任總理默克爾助陣。圖/IC photo
在默克爾即將離任之際,新京報對話多名德國研究專家,探討默克爾的執政風格,以及她留下的政治遺產。
默克爾是一個怎樣的政治家?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德國研究所所長鄭春榮:我認為,默克爾是一個個人特點比較鮮明的政治家。
整體來説,她非常冷靜、理性,做出的決定、表態基本上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多方衡量的,很少會感情用事。她習慣於聽取多方意見,最後採納多數意見。有人認為這能代表多數人的態度,是非常老練的做法。但也有人認為這有點見風使舵,缺少自己的態度,説法不一。
默克爾的第二個特點是,掌控力很強。在她的任期內,德國以及歐洲經歷了眾多危機,包括金融危機、歐債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脱歐危機以及當前的新冠疫情危機等。顯然,她整體的危機管理是成功的,雖然一些危機仍留有後遺症,但並未出現災難性的後果。這也是她被稱為危機管理人的原因。
而從她應對危機的表現可以看出,她對局勢的掌控能力比較強,整體能做到臨危不亂,然後有的放矢解決這些問題。面對危機,她並沒有採取快刀斬亂麻的處理方式,而是慢慢地化解,穩妥地解決面臨的問題。
第三個特點是,她可以在危機到來時化解危機,但並非是一個在危機到來前就已經有所準備、有着遠景規劃的政治家。可以説,她是缺少想象力的政治家,沒有宏大的戰略規劃。
但也有人會説,她是個理性的科學家,所以宏大的願景也不適合她。此外,她將絕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應對危機上,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展望未來。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李超:我想用三個詞總結下默克爾的16年總理任期的核心。
第一個是領導。無論是在德國國內還是歐盟、全球層面,默克爾發揮的領導作用基本上受到了認可。在德國國內,默克爾實現了德國經濟的穩健增長,應對了一系列的內外危機,內政穩固、經濟穩健、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加。在歐盟,德國以其強大的自身實力成為歐盟事實上的領導者。在全球層面,德國的話語權和示範作用在不斷增加,很多全球事務上都可以看到德國背後的推動力。
第二個是務實。作為一個女性領導人,默克爾的執政風格一直以來都比較務實,她沒有過多的包裝、過多的誇耀,而是以務實的立場維護德國利益、推動德國發展,同時也促進歐盟的安全穩定發展,維護全球多邊秩序等。
第三個是平衡。默克爾擅長平衡各方,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可以做到不同黨派之間的平衡、不同利益羣體之間的平衡甚至各個大國之間的平衡。譬如在烏克蘭危機中,她既可以和俄羅斯保持對話關係,又能維持和美國的密切協調,發揮了重要的斡旋調節作用。
美國喬治城大學德國和歐洲政治教授Eric Langenbacher:在我看來,安格拉·默克爾將因為三方面被人銘記:穩定的領導風格、基於科學的政策制定以及管理危機的能力。她擅長應對極右翼勢力的崛起,同時及時止損,這一點在特朗普時期尤為明顯。
但也有許多人抨擊她沒有宏偉的願景或是大刀闊斧的政策舉措,認為她浪費了這關鍵的16年。還有人批評她處理歐元危機的方式,稱她自私地幫助了德國銀行,犧牲了南歐人的利益。而德國國內過度緊鎖導致基礎設施衰落、收入不平等加劇,也讓她受到批評。
默克爾留下了哪些政治遺產?
李超:默克爾的政治遺產可以從幾個層面展開。
從德國內部而言,我認為最主要的是確保了穩定、實現了繁榮。縱觀全球,能夠連續執政16年的領導人是非常罕見的,而默克爾不僅做到了,還基本維持了德國政局的穩定、政策的延續,提升了德國的國力、實現了繁榮發展。
受歷史因素影響,德國在政治上並沒有那麼強,所以盡全力發展經濟。過去16年,德國經濟雖然談不上高度發展,但基本上實現了穩定發展。默克爾帶領德國順利度過了金融危機、債務危機等,確保德國經濟的穩定增長。
在此基礎上,德國在歐盟的話語權、德國的國際地位都得到了提升,也逐漸改變了德國被動低調的國際形象。從2013年起,德國開始在很多國際問題上發聲,呈現出一個更加積極有為的國際形象。
在歐盟層面,默克爾最主要的作用是維持歐盟的團結穩定,推動歐洲一體化緩步向前。事實上,近幾年來,歐盟團結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德國。這些年來,歐盟經歷了很多危機,每一次危機對於歐盟的團結而言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譬如歐債危機時,希臘一度希望退出歐元區,而希臘一旦退出將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因此德國施壓希臘,要求其進行改革,同時也為希臘提供援助貸款,避免希臘財政崩潰。所以説,默克爾在應對危機時善於平衡,該強硬的時候強硬,該德國出力時也會出力,從而維持歐盟的團結。
在歐洲一體化的問題上,默克爾穩健的作風避免歐盟產生過大的動盪,同時也在吸收一些東歐國家加入歐盟。這個進程比較緩慢,但整體來説默克爾發揮出的聯合作用將歐盟各國團結起來,從而增強了歐盟在全球的話語權。
鄭春榮:默克爾執政16年,留下了很多的政治遺產。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講。
第一個是德國國內治理層面。2005年默克爾初上台時,德國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但如今,德國已經從當時的“歐洲病夫”發展為歐洲穩定的引擎,成為整個歐洲經濟實力最強、抗壓能力最強的國家。從民眾獲得感上來看,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採取的很多政策措施都照顧到了德國普通大眾的訴求。
不過,也有一些人稱,默克爾任內德國獲得穩定發展,主要得益於她的前任施羅德推行的“2010議程”改革計劃。這些改革舉措讓德國為之後迎接各種危機做好了準備,也讓德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第二個是歐盟層面。在默克爾任期內,德國在歐盟的地位得到提升,尤其是在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之後,德國成為經濟實力最強的歐洲國家,而原先的歐盟領導力量法國衰弱了,德國由此成為歐盟主要的領導力量。默克爾本人在歐盟的威望也上升了,在很多重大問題上可能都需要默克爾拍板。
第三個是國際層面。隨着經濟的發展、國力的提升,德國從2013年開始推行積極有為的外交政策,越來越多地在地區問題和國際事務上發聲。在伊核問題、烏克蘭危機等國際事務上,德國都參與其中,積極斡旋。
可以説,在默克爾的領導下,德國在國際上的角色更加積極主動。她也帶領歐盟在國際格局中扮演了更重要的一支力量,成為一個“全球玩家”。
Eric Langenbacher:在評價默克爾時,沒有人可以忽略她的諸多成就。
就德國而言,很少有國家有德國這樣健康的公共財政,這使得其可以輕鬆應對各種危機。經濟方面,德國國民收入增加、出口蓬勃發展,同時德國經濟也正在向綠色經濟過渡。除此之外,德國LGBTQ羣體、婦女、少數族裔的地位都得到提高。她在2015年難民危機中的表現雖然遭到一些人強烈反對,但也受到了國際社會大範圍的讚揚。
可以説,在默克爾的帶領下,德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更受人欽佩。對於一名執政者而言,這當然是值得慶祝的政治遺產。
怎麼看待“默克爾主義”?
鄭春榮:對於“默克爾主義”,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
之前有“特朗普主義”,主要指的是特朗普堅持美國優先、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但“默克爾主義”,目前還沒有很明確的內涵。
我認為,“默克爾主義”可以作為2005年至2021年默克爾領導的德國政府的政策、決定和行動方式的統稱,也就是一種理性、務實的風格。也有觀點認為,“默克爾主義”是一種以技術官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達成共識為前提的政治模式。
李超:“默克爾主義”這個概念還存在一些爭議。目前來看,一些學者提“默克爾主義”,主要是對默克爾執政方式的概括,而非一種理念。譬如默克爾技術官僚的行為方式、以共識政治為基礎的決策模式等。
大部分人都同意一點,那就是默克爾是一個戰術大師,但不是一個戰略大師。她可以很好地應對每一次危機,但她對於德國、對於歐盟缺乏一個完整的戰略性規劃。所以説,目前來看,“默克爾主義”這個概念還沒有上升到戰略或理論層面,仍需對其進行探討。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張磊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