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濟南報道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鬧元宵”。2月24至2月28日,孔子博物館推出“孔府過大年鬧元宵”系列體驗活動,包含做元宵、做面燈、做蘿蔔燈等元宵節年俗體驗活動,以及由十一項頗具曲阜地方特色的非遺技藝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組成的“孔府過大年鬧元宵”系列非遺展會。
做面燈、做元宵,闔家歡樂鬧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賞花燈、吃元宵、猜燈謎等傳統習俗。歷史上,曲阜衍聖公府元宵節特色風俗是“放燈”。放燈的習俗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正月十五這一天,家家要用黃豆麪做面燈,一般捏十二生肖形象的十二盞燈象徵一年十二個月,也有用水蘿蔔挖制。做好的面燈在籠屜裏蒸熟,開籠時細心觀察哪個月面燈內的水汽大,就預示哪個月雨水大,祈願新的一年風調雨順。除此之外,面燈也是吉祥豐收的象徵,將龍形面燈放在糧倉,祝願來年五穀豐登。
蘿蔔燈
面燈
據介紹,今年的正月十五,孔子博物館“孔府過大年鬧元宵”系列體驗活動中,為親子家庭觀眾準備了做元宵、做面燈和蘿蔔燈的活動,傳承傳統的元宵習俗。在麪點老師的指導下,大家一起動手製作元宵,吃着甜蜜軟糯的元宵,祝願新的一年闔家團圓,美滿幸福。大朋友、小朋友一起發揮創意製作捏面燈、雕刻蘿蔔燈,將新年祝願捏在面燈中、刻在蘿蔔燈上,為新的一年送上美好祝福。
賞非遺、學技藝,傳統文化魅力足
據瞭解,“孔府過大年鬧元宵”系列非遺展會,是此次系列活動中的一大亮點。十一項頗具曲阜地方特色的非遺技藝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齊聚孔子博物館第三臨展廳。
“孔府過大年鬧元宵”系列非遺展會中,曲阜特色福臨布老虎、傳承百年的大莊絹花、傳承射藝的徐工坊弓箭、曲阜“三寶”楷木雕刻和尼山硯,展現了曲阜地方傳統技藝的文化藝術內涵;展現中國建築智慧的“魯班技藝”體驗、趣味喜慶的非遺剪紙技藝體驗,讓觀眾在體驗活動中感受傳統技藝中的智慧與創造力;更有孔博茶禮、孔府點心、孔府香艾、周廣勝梳妝等豐富的特色文創產品,展現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涵的中式生活美學。
看熱展、猜燈謎,博物館裏年味濃
元宵節期間,孔子博物館“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在二號臨展廳持續開展。
“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的元宵單元,特別設置元宵節猜燈謎場景,展廳佈滿帶有燈謎的燈籠,營造元宵賞燈、猜燈謎的歡樂氛圍,觀眾們賞文物、猜燈謎,感受濃濃的孔府年味。
據瞭解,“天清地寧——孔府過大年展”的元宵單元,展現了孔府獨特的元宵年俗。舊時農曆正月初一至十六,從孔府門前直到鼓樓門的街道上每天都有集市和龍燈會,特別是龍燈會在元宵節前後達到高潮。孔府在此期間會開放大門、二門,曲阜周邊村莊的文藝團體可以進府表演,孔府內外到處洋溢着歡樂的氣氛。展覽中展出了2件孔府舊藏清代掐絲琺琅荷花吊燈和2件楠木玻璃宮燈,展現孔府元宵節張燈結綵的喜慶氛圍。同時,展覽以正月十五孔府觀燈動態長畫卷,展現了孔府元宵燈會的歡樂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