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製造業大國,我們的第一反應便是德國。幾大名車品牌,奔馳、寶馬、保時捷等均來自德國。而德國還手握不少知名的製造企業,其中包括:阿迪達斯、巴薩夫股份公司等等。而今天文章的主角——蒂森克虜伯公司,是1999年由克虜伯公司和另外一家德國老牌的鋼鐵企業蒂森公司合併而來的(當時克虜伯公司是準備收購蒂森公司的,但最終因為工人抗議而暫時放棄,最後的結果就是兩人合併成為新公司)。
如果單看克虜伯公司,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約有200年曆史),甚至更早。根據記載,我國洋務運動期間進口的大炮中,不少便來自克虜伯公司。不過如今合併後的蒂森克虜伯公司主要的精力已經放在民用領域,尤其是家喻户曉的電梯板塊。而電梯板塊,也曾一度是蒂森克虜伯公司最賺錢的業務板塊。但今年的2月末,公司卻決定以172億歐元(約為134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出售自己的“王牌”板塊電梯業務。而這個成交的價格,比之前市場預估的155億到160億歐元,多出了大約100億元人民幣。可是即便再多100億,人們依舊好奇為什麼連自己的王牌業務都守不住了?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下,蒂森克虜伯公司雖然出售了自己的電梯業務,但其實並沒有完全的“拋棄”。隨着交易的“落地”,得到上千億元人民幣的蒂森克虜伯再度“回收”了電梯業務的部分股份,共計花費約12.5億歐元。但是某種程度上而言,蒂森克虜伯對電梯業務還是有所放手的。而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旗下電梯業務在最近這些年中,已經沒有了較為強勁的競爭力,尤其是價格方面的競爭力。在國內市場,我們提到電梯,尤其是進口電梯品牌中,總是第一個想到日本的日立。而一些消費者在加裝電梯的時候,還會考慮奧的斯,或者通力。但其實就這兩個品牌而言,也都不是國產,前者是美國品牌,後者則來自芬蘭。在這些國外電梯品牌中,相對而言蒂森克虜伯公司的電梯價格就要高一些,也就“勸退”了不少的消費者。就日立電梯而言,2019年國內市場銷售就已經超過10萬台。不止是電梯業務上的優勢減少,蒂森克虜伯公司近些年的營收也不太令人滿意。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蒂森克虜伯公司這三個季度淨虧損接近20億歐元,約為164億元人民幣,虧損再度擴大。而不斷虧損的情況下,不僅僅是變賣電梯業務,還採取了我們“打工人”最熟悉的“套路”——裁員。早在2019年的時候,該公司就已經明確表示將裁員6000人,而2020年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更是表示還會繼續裁員5000人。短短一兩年的時間,裁員總數達到1.1萬。而在這份1.1萬的裁員計劃中,目前還有7400人將在未來三年內裁掉(其中的3600人已經裁員)。德企鉅虧164億後,1300億變賣“王牌”產品,已確定裁員1.1萬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91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