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4堂積極品格養成課孝心②|做好這7件事 讓孩子成長為孝心少年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綜合

引言

孝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孕育、誕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情感的母本與重要來源。想要培養出有孝心有孝行的孩子,我們需要做好這7件事。

1.建立尊老愛幼的家庭關係

建立全體家庭成員(包括子女)之間民主平等的家庭關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尤其是在處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時,一定要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儘可能按他們合理的意願辦事。同時,家庭又是一個整體,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養者,而且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自然應當成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應當在父母的指導幫助下生活、學習,在平等的家庭關係下培養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2.讓孩子瞭解父母所付出的辛苦

幼時讓孩子明白母親孕育他、生他的所承受的痛苦。年長一些,讓孩子知曉父母的工作情況,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説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裏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讓孩子懂得父母的愛需要得到回饋

如果家長一味的滿足孩子,在他們眼裏愛他們是理所應當,他們自然不會感恩和珍惜。家長要做的是讓他們懂得:無論是誰,包括孩子的父母,任何人給予另外一個人的愛從來都不是理所應當,都應該得到應有的回饋!而每次得到子女的饋贈時,父母都表現享受這種需要,子女就會努力去滿足父母的需要,這便是孝心。

4.在孩子心中種下愛意

6歲以上的孩子自主意識已經非常強了,如果這時候使用棍棒對待孩子,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侮辱性言語也是一種暴力,不僅讓孩子心生反感,還破壞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勵,而非批評和打罵。這是需要家長銘記的。鼓勵,會在孩子心中種下愛意,滋生向上的力量;批評,只會種下惡果,讓孩子更叛逆!

5.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

要讓孩子把孝心變為孝行,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説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

6.做好孝敬長輩的楷模

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如果説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而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在休假日要儘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7.做有大愛的孝心少年

在傳統認識裏,“孝”一直被理解為孝順父母,但這只是一種狹義範圍上的孝道。其實“孝道”具有延展性,“孝”也是全社會的一種大愛和人間真善美。帶孩子參與公益活動,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友愛無私的靈魂,樹立回報社會的人生觀。公益活動在傳遞愛心的同時,也是孩子感知“愛心、孝心、關心”的過程,讓孩子得到快樂,學會服務大眾,為社會做貢獻。

end

本文選自《新家長報》693-694期

聲明:根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轉載或引用新家長報原創稿件請標明完整來源:新家長報。本公眾號轉載之文圖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新家長報聯繫。

【來源:新家長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