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糾正一個常識性錯誤,就是必須看到前蓋。
我個人認為都是駕校給帶偏了,因為多數教練車是捷達之類的三箱轎車,車頭比較長,前擋也比較平,所以基本上大家都能看到前蓋,而且還能看到很大一片,而且教練也會選擇車前蓋上的一些點作為參照物來定點,比如前蓋上的線條,雨刷噴水口,甚至大燈的邊緣線等等,所以導致很多學車的新手開車時如果看不到前蓋,就感覺車頭前面那一大片是瞎的,總是不知道車頭前面的距離有多少。
於是在很多人心目中,開車時能否看到車頭成為了標準之一。但是如今的小車設計流線感越來越強,很多車型車頭也很短,所以很多轎車車型正常是看不到車頭的,或者只能看到一點點露出來。這就導致很多新手會把座椅調的很高並且很接近方向盤,造成挺直了身體並且快趴在方向盤的姿勢,實際是特別容易疲勞而且有一定安全隱患的。
還有一部分人,也是因為看不到車頭的緣故,乾脆直接選擇了SUV車型,因為相對轎車而言,SUV車型更加高一些,坐姿更高更容易看到車頭。
實際上,能否看到車頭並不重要,車子前後左右到距離感,是需要有個磨合過程的,開一開習慣了,不確定的就下來看看,試過幾次自然也就有距離感了。正所謂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了。
然後回到調整座椅的話題,首先要坐的舒適,坐穩當後整個後背自然的靠在靠背上,頭也自然的靠在頭枕上(當然最好是脖子能直接靠在頸枕上最好,但是原車的一般都很難達到,需要自己加一個頸枕為好),調節一下靠背的角度,略微向後傾斜一點點,接下來伸出手臂搭在方向盤上,調整座椅前後距離,大概手腕位置在方向盤頂部即可,然後再通過調整方向盤的高低前後達到一個自己感覺舒服的位置並且鎖定,最後再通過調整座椅高低繼續完善,當然調整座椅高低和方向盤是可以交互調整的,要互相配合才能達到相對滿意的效果。
通過駕駛里程和時間的進展,座椅調整也會逐漸變化,隨時可以根據習慣來調整,並非一成不變的。總之,坐的舒服,方向盤在可控範圍內操作不會感到勉強,同時踩剎車油門可以順暢到底不彆扭,能達到這些要求基本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