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沒架空線,路邊沒電線杆,懷柔這個小村把它們藏哪了?
在地下建一條涵洞,把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全放進去,檢修在涵洞裏進行。這樣一來,天上沒了蜘蛛網,地下管道維修也不用反覆把道路開腸破肚了。這種城市基礎設施叫“地下綜合管廊”。
解村天上沒有蜘蛛網,路側沒有電線杆。
地下綜合管廊在北京城區都沒有大範圍推開,懷柔區楊宋鎮解村,卻在13年前就建成了,而且一直使用至今!
11月22日,記者來到解村,正趕上管道破裂,施工人員正有條不紊地在地下管廊裏維修。走進地下管廊,一側齊腰高的鋼架上順着各種線路,一側是粗細不一的四根管道。施工人員很輕鬆地就可以在涵洞裏檢查、維修。
地下綜合管廊入口
解村是怎麼做到的?
開車前往解村,憑感覺就知道到了:別的村電線杆子林立,空中電線如同蛛網。但解村,空中沒有一根架空線,只有屋頂和藍天,乾淨通透。路側沒有電線杆,道路寬闊敞亮,路側停車位上車輛停放有序。即使“小雪”節氣了,路邊花池裏月季等還在綻放。農舍外牆統一粉刷,灰邊白心,乾淨雅緻。村中老人或散步,或在向陽的地方曬太陽,好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
解村的電線、網線都去了哪?
“2007年年底,我們就完成了地下管廊建設,上下水、電線都下到涵洞裏了,後來裝網線的時候,就直接走下面。”解村黨支部書記楊萬久介紹。
地下管廊內部
2007年的時候,楊萬久還沒當支部書記。因為老家在山區,吃水困難,1984年,他們一家搬到了解村。楊萬久從事工程施工,小有積蓄後,想回報村裏。一次去鼓浪嶼遊玩時,看到防空洞裏有管道、電線等,他就突發奇想,能不能把村裏的管道、電線也放到地下?
萌生這個想法,事出有因。
“以前村裏空中的電線跟蜘蛛網似的,掉落、垂墜很危險,運高的東西容易碰斷電線,斷了以後不好修。地下管道也是,水管裂了就得把路面全刨開,修一次成本非常高。”楊萬久説。自己是幹工程的,一直想着怎麼破解這個問題。
當時查資料沒有現在這麼方便,楊萬久主要靠自己琢磨、跟村裏懂的人一起商量來做工程設計。申請資金也是麻煩事,因為此前沒人做過,在鎮、區、市各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通過污水管道改造等途徑,籌集資金。
前後花了一年半時間,設想終於進入實施階段。
因為經驗不足,施工環節險象環生。
“污水管道靠自流,所以頭尾是有落差的。頭部涵洞的頂距離地面也就50釐米,尾部接近4米。尾部施工的時候,一個工人的腿被砸埋到土裏了,下去30多個人去挖他。剛把他拽上來沒5分鐘,那段涵洞就整個塌方了。就差5分鐘,差點把30多個人全埋下面了。”楊萬久説,他當時就坐到地上了,兩三天沒緩過來。
2007年底,解村“地下管廊”工程完工。工程沿着村莊道路,修建1.5米寬、1.8米高的方形涵道,全長約3000米,每隔50米留有一個檢修口,村裏的每一條小路、每一户人家都預留了接入口。2010年,村裏又籌措資金,對全村道路進行了翻修。
2015年,楊萬久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解村所在的楊宋鎮,全域都是潮白河的一級水源保護區,不能發展工業。但楊宋鎮位於懷柔國際影都區域內,近年來,全鎮都在抓緊機遇發展影都旅遊。
解村的村容村貌、村莊環境在全市平原村裏首屈一指。這兩年,村裏也在加緊鄉村旅遊規劃和建設。村莊一側有230畝平原造林地塊,一側建起40多畝的設施農業。村裏還有區級非遺“跑驢會”等文化資源。眼下,已有三户村民拿出閒置房屋,建設“藝人工作室”和精品民宿。
“地下管廊”建設帶來的美好環境,為村民增收致富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