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編譯 賈曉靜
英國《衞報》報道稱,在近日結束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峯會上,美國總統拜登只用了7分鐘,就在他和歐洲領導人的關係上“撒了把鹽”。
“視頻電話中,拜登堅定地告訴歐洲各國領導人,美國不會向法國、意大利、英國要求的那樣,延遲美軍撤離的最後期限。”《衞報》寫道,“對歐洲來説,這是一次粗暴的覺醒,也是一個清醒地重新評估雙方關係的時刻。”
今年3月,就任總統不久的拜登向歐洲承諾了一個“更強大、更值得信任的美歐聯盟”。彼時,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毫不掩飾對拜登的推崇,他邀請這位“老朋友”在歐洲理事會會議上發表講話,這是11年來首次有非歐洲領導人站上歐盟演講台。米歇爾藉此機會告訴世界,歐洲歡迎拜登和他代表的美國迴歸:“我們很高興你回來了,美國回來了。”
然而,現實接二連三地給米歇爾潑冷水。在阿富汗撤軍一事上,美國讓歐洲“傷透了心”:決定撤離時,美國沒徵求過歐洲的意見,撤離過程中也沒考慮過盟友的感受。種種跡象顯示,歐洲對美國的期待可能是一廂情願。
最近的G7峯會或許讓歐洲領導人失望。據《衞報》報道,面對歐洲領導人“哪怕讓美軍再多停留一兩天也好”的請求,拜登“擺出了一副勇敢者的面孔”。他告訴那些想離開阿富汗的人:“8月31日是最後期限,那之後你們只能自求多福。”
在美國新聞雜誌《週刊》看來,拜登不僅對歐洲盟友態度“高冷”,對自家人民也頗為“冷淡”。“當西方媒體把鏡頭對準阿富汗機場的生離死別時,許多人忘記了,一些美國人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這正是‘美式帝國主義的隱形代價’。”
據《週刊》報道,8月下旬,美國田納西州遭遇洪災,導致21人死亡,但美國許多媒體對此保持沉默。“這是美國政府犧牲公民福利的絕佳例子。一些美國人在洪水和飢餓中掙扎,這個國家的精英卻在為帝國在地球另一邊的失敗陷入自憐與恐慌”。
《週刊》稱,幾周以來,美國媒體“盯住”阿富汗機場大肆報道,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粉飾美國人在阿富汗的所作所為:“幾乎沒有多少報道敢於揭露過去20年來美國在阿富汗犯下的暴行。主流媒體忽略了我們是如何在阿富汗容忍毒犯、驚人的腐敗、戀童癖,以及美軍殺害平民、轟炸醫院等災難的。這是殘酷的事實……”
“無能和腐敗令人震驚,人們為此不安、羞愧,但完全停止了報道……與此同時,數以千萬計的美國人仍然沒有醫療保險,每天有上千人死於新冠肺炎。與這些相比,輸掉一場戰爭或許沒有人們想象的那樣悲慘。”《週刊》寫道。
G7峯會結束後,美歐領導人發表聯合公報,稱將“根據行動而非言行來判斷阿富汗塔利班”,強調“阿富汗未來政府的合法性將取決於它現在採取何種措施維護阿富汗的穩定,確保履行國際義務和承諾”。
這或許不是歐洲人想要的結果。會議結束後,看起來有些失落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告訴媒體,無論阿富汗以什麼方式組建新政府,G7都將對該地區保持“巨大的影響力”。
“被問及西方將如何影響阿富汗時,約翰遜提到了‘(阿富汗政府海外)資金解凍’。”《衞報》寫道,“然而,西方不再做主,只能又一次拿出裝着有條件贈款、貸款、援助及制裁的工具箱,這是G7公報裏沒有提到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