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引江濟淮試通航 世界最大跨度鋼結構渡槽作用初顯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綜合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合肥12月30日電(趙楊 李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海涵 王磊)今天,歷時6年多建設的引江濟淮工程實現全線試通水通航,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順利“牽手”。中鐵四局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度通水通航鋼結構渡槽——引江濟淮淠河總乾渠渡槽,也開始發揮作為“水橋”的交通和引導作用。

該渡槽位於江淮分水嶺北側,作為合肥和六安兩座城市的重要供水源渠道,它比引江濟淮渠道高出30多米,淠河總乾渠從引江濟淮運河上凌空而過,渠水只能通過架設傳統的渡槽過流,這如同高架立交一樣“橋上有橋”,形成一座“河上有河”、可通水行船的“水橋”。

12月30日上午,引江濟淮淠河總乾渠渡槽航拍。劉玉才/攝。


渡槽設計流量150立方米每秒,設計水深4.0米,為Ⅵ級航道,通行100噸級船舶。橋跨佈置採用“68米+110米+68米”的三跨鋼結構桁架式梁拱組合設計,主跨達110米,比目前世界著名的德國馬格德堡水橋還要長3.8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鋼結構渡槽。此外,全橋外觀如雕樑畫棟,槽中水體與波紋板碰撞又形成水流漣漪。橋頭分流島上的監控塔採用水滴式的玲瓏塔造型,呈現出水橋、水玲瓏、水漣漪相伴而生的動感畫面。

12月30日上午,引江濟淮淠河總乾渠渡槽航拍。劉玉才/攝。


2021年3月28日,引江濟淮淠河總乾渠渡槽充水試驗成功,具備通航條件。這項工程項目團隊設計、施工、管理等崗位大多都是80後、90後。由於橋樑桁架整體結構剛度大、杆件之間空間位置關係複雜,年輕人摸索出了一套“金點子”,首次在類似渡槽施工中採用不鏽鋼複合波折鋼腹板,為今後類似水利工程在設計、製造及施工方面提供借鑑意義。


12月30日上午,引江濟淮主體工程試通航瞬間。劉玉才/攝。


引江濟淮工程溝通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和綜合利用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以城鄉供水和發展江淮航運為主,供水範圍涉及皖豫兩省15市55縣(市、區),總面積7.06萬平方公里,輸水線路總長723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萬人,改善灌溉面積1800多萬畝。

  

  

“水橋”科普視頻由中鐵四局提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