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全國統一大市場|徐洪才:《意見》與時俱進,體現了經濟活動中的新變化和新趨勢

解讀全國統一大市場|徐洪才:《意見》與時俱進,體現了經濟活動中的新變化和新趨勢

封面新聞記者 易弋力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佈,全面推動我國市場由大到強轉變,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堅強支撐。《意見》釋放了什麼信號?有何特點和新意?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採訪。

徐洪才表示,在“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就是要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因為各種要素要自由流動,進行市場化的高效配置,沒有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很難實現新發展格局。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講得很清楚,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近10年來,我國在構建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尤其最近兩年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還有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當前受到疫情衝擊,輸入性的通脹壓力加大,從短期來看,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減弱。三重壓力裏面,最主要的就是供給衝擊,在這種情況下,就凸顯了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迫切性,因為供求關係之間不能對接,其實就是市場體系不完善。因此中央出台這樣一個頂層設計,實際上是從完善市場體系的角度出發的。

在徐洪才看來,《意見》最大的特點和新意,除了針對整個市場體系發展的內容更加系統和完善外,同時還很與時俱進,針對經濟活動中的一些新的變化和趨勢,也做了一些規定。比如要素市場裏面就不光講傳統的要素——勞動、土地、勞動力、資本等,還講到了技術和數據等。徐洪才指出,中國經濟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發展方式在發生轉變,這就需要技術進步和創新,如果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是不行的。此外,《意見》在反壟斷方面也作出了很多指導。其中,“對電網、油氣管網等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的監管”的提法也較為新穎。建設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涉及到市場公平競爭的問題,要打破壟斷,尤其是上游資源的壟斷,這就涉及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一些資源公共產品的定價。如何合理定價,就要引入更多的市場化的機制。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方面,這些年也有一些變化,我國在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的市場準入規則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做到五個統一,包括“建立統一的市場基礎制度、建立統一的聯通流通體系、建立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建立統一的商品和服務市場、建立統一的監管體系”。徐洪才稱,五個統一各有側重,可以分為硬件、軟件、細分市場三個維度。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如何以問題為導向,着力解決現有的痛點、難點、堵點。

解讀全國統一大市場|徐洪才:《意見》與時俱進,體現了經濟活動中的新變化和新趨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1 字。

轉載請註明: 解讀全國統一大市場|徐洪才:《意見》與時俱進,體現了經濟活動中的新變化和新趨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