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碩新書《亞洲的世紀》發佈:亞洲將重返世界舞台中心

新京報訊(記者 謝蓮)“全球化曾是西方所主導的,西方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現在,這個由西方所開啓的全球化軌道全力衝向了亞洲。”1月11日,新加坡資深外交官、著名亞洲研究專家馬凱碩在新書發佈會上表示。

當天,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舉辦以“亞洲的世紀”為主題的研討會,併發布了馬凱碩新著《亞洲的21世紀》。

馬凱碩新書《亞洲的世紀》發佈:亞洲將重返世界舞台中心

1月11日,“亞洲的21世紀”研討會在北京舉辦。CCG供圖

馬凱碩有長達33年的外交官經歷,在亞洲研究領域成果頗豐。他在新書中提出,21世紀將見證亞洲重返世界舞台的中心,以及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全球秩序的重構。他還詳細分析了亞洲將如何成為21世紀全球化新的發動機,西方與亞洲應如何調整以適應這個相互依存程度不斷加深的地球村和日益變化的國際格局。

事實上,“亞洲的世紀”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概念。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員、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徐秀軍在研討中指出,過去一個世紀中,很多觀察者都提出“21世紀將會是亞洲的世紀”類似的概念和觀點。

但是,徐秀軍認為,此前大多數論述都聚焦亞洲的重要性的概念,而馬凱碩則具體闡述了21世紀為何是亞洲的世紀,提出了西方主導的終結、亞洲的復興和中國的和平崛起等概念,這對於觀察家、決策者來説都具有切實的價值。

在談到亞洲的崛起和迴歸之時,不可避免會談到美國的角色。

美國國防大學艾森豪威爾學院經濟學系前主任兼教授大衞·布萊爾提到了美國在全球化轉型中面臨的困境。他指出,21世紀的全球化出現了轉型,由西方主導轉向了東方崛起。也因此,曾長期佔據全球主導地位的美國可能會面臨非常困難的10年。

他認為,未來10年,美國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動盪,尤其是經濟上可能會出現非常糟糕的情況,譬如高度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等。

北京外國語大學美國學研究中心副教授、CCG特邀高級研究員滕繼萌則提出,很多學者和政客都認為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21世紀有可能是中國的、亞洲的世紀。那麼美國能否和中國共享21世紀的繁榮、共享全球主導權?在中美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可能會為全球格局的轉型過渡帶來風險。

在經濟層面,CCG特邀高級研究員、北京語言大學國別與區域研究院研究員壽慧生指出,2022年1月1日,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生效,這不僅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也可以因此將2022年視為亞洲經濟秩序重新調整的元年。

“對於這個協定,我覺得最重大的是三個大國——中日韓的經濟一體化。”壽慧生表示,東亞是二戰後世界上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但是在區域一體化上是相對薄弱的,而RCEP的生效是推動區域一體化意義重大的一步。不過,中日韓三個大國仍存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和政治問題,這對於亞洲、東亞未來的一體化是個挑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榮鷹則提到了中印關係對於亞洲發展的重要性。他在研討會上指出,提到“亞洲的崛起”、“亞洲的世紀”,就會想到鄧小平1988年在會見印度總理甘地時説過的,“沒有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就不會有亞洲的世紀”。

他認為,某種程度上而言,亞洲的世紀還沒有真正的到來,只有中國、印度等國家進一步全面發展之後,才能迎來真正意義上“亞洲的世紀”。他表示,中印需要更好地穩定雙方關係,推動整個亞洲的發展。

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CCG高級研究員蘇浩則認為,在當前全球背景下,我們需要的是區域性的以及全球性的治理。“未來並不是亞洲的世紀,應該是全球的21世紀。”他説道。

《亞洲的21世紀》是全球化智庫(CCG)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聯合出版的“中國與全球化”系列的第二部著作。本書由“西方主導世界時代的終結”、“亞洲的復興”、“中國的和平崛起”以及“全球化、多邊主義與全球合作”四個篇章構成。

馬凱碩當天在視頻連線中表示,“當下,亞洲在全球化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強有力地維繫着多邊主義。在未來的發展中,亞洲國家應該增強文化自信,在全球化過程中發揮更強的領導作用。”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 張磊 校對 李立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6 字。

轉載請註明: 馬凱碩新書《亞洲的世紀》發佈:亞洲將重返世界舞台中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