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一敗塗地,就此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動權,指揮這場海戰的日本海軍航母艦隊的南雲忠一海軍中將,因此經常被人批評為指揮才幹昏聵,他真的是是蠢貨嗎?
【頭條號首發】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海軍在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一敗塗地,就此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動權,指揮這場海戰的日本海軍航母艦隊的南雲忠一海軍中將,因此經常被人批評為指揮才幹昏聵,他真的是是蠢貨嗎?
這種看法自然很胡扯了,不説打仗,按當時的技術條件,指揮航母艦隊走北線的黑水航線,長途奔襲珍珠港,光這條航線安全走下來,沒出什麼狀況,就已經對得起他的職位了。南雲忠一也是個典型的學霸,只不過南雲是通過發憤努力終於考到了一百分,不幸遇上那些喝着紅酒,吹着牛就也考了一百分,而且之所以考一百分,是因為試卷上只有一百分的學神。
南雲這個人,如果讀過田中芳樹寫的《銀河英雄傳》,那麼我只要跟你説,南雲差不多就是《銀河英雄傳》中,從帝國流亡到楊威利手下當客座提督的梅爾卡茲,你就能理解了。
山本五十六有個天馬行空的頭腦,這點南雲絕對比不上,不過日常操持運作日軍第一機動艦隊那麼大規模的一支航母艦隊——也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母艦隊,山本五十六就未必比得上南雲了。在一般人觀念中,都有個打仗人越多越好的概念,但細看歷史,真正兵力超過五十萬的大戰,輸家卻往往是人數更多的一方,原因無他,就是兵力越多組織協調的難度也越大!我讀過古代兵法中對一些大戰役總結的經驗教訓,其中有兩條,放在一起看尤其值得玩味:第一條是奔襲千里必蹶上將軍,第二條是行三百里必蹶上將軍!
軍隊決勝於戰場,正是靠日常積累的點點滴滴,積累最基本的基礎素養,跟還在一戰時代的陸軍不同,日本海軍已經站在世界前列。日本的不幸,就在於對手是開外掛的美國,否則當時別的國家,要是先遭到被偷襲珍珠港那樣的失敗,想要翻盤,最多英國還有那麼些可能,別的國家就別指望了。而整個日本海軍,山本五十六是完全丟給南雲去操持日常工作的,這一方面,整個戰爭當中,南雲沒有出過什麼大的紕漏,南雲的問題是戰時指揮,是不是他的功勞,都有人來搶;是不是他的鍋,那對不起,都由他背。像偷襲珍珠港,保守的取消第三波次攻擊,沒有去轟炸美軍造船廠和油庫,這是南雲個人的決策?
早在後方定製作戰計劃時,這種戰術上的保守,已經是確定了的,當然南雲忠一是有臨機決斷的權力,但他拿在手裏的是日本賭國運的全副身家,怎麼謹慎也不為過。對戰艦的“謎之寶貴”,是全日本而非南雲個人的問題,太平洋戰爭,很多人至今還沒有理解日本的戰略不是要戰勝美國,而是要打疼美國,一如過去的清國和俄國,日本解決問題的目標還是放在把美國打到談判桌上,最終達成媾和。
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是佔優勢一方,是被神話了的山本出了問題,自己把兵力分散到幾個方向,沒能集中優勢兵力在主攻方向,而南雲的具體操作,從來沒有出現過稱得上嚴重失誤的地方,可惜的是日本當時海軍硬件優於美國太平洋艦隊,但軟件上,諸如戰術思想,還是欠缺着點,南雲始終不能突破常規的指揮,本身沒有犯錯,卻因其死板而老是有慢半拍的感覺,航母是進攻兵器,用它來玩攻守平衡,沒能擋住別人一擊,是觀念滯後,但真不是愚蠢。
現在評價南雲忠一多麼多麼愚蠢,説到底就是事後諸葛亮。客觀來説,南雲在戰爭中的表現還是可以的,確切説,他是一個出色但不是傑出的海軍將領。
他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半年,1941年4月10日就任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偷襲珍珠港,南雲忠一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珍珠港共有96艘船隻,最重要的目標全部8艘戰列艦都被擊沉重創,還有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輔助性船隻被擊沉,合計共30萬噸。而美軍全部390架作戰飛機中,被摧毀188架,受損155架。
當然,當時美國3艘航母不在港內,這不是南雲的問題,而是情報部門的問題,也有運氣的成分。當兩個波次攻擊結束時,南雲的幾個下屬曾建議進行第三波次攻擊,以徹底摧毀美軍的基礎設施,但南雲卻回應“已達到預期戰果”,下令返航。軍事歷史學家認為南雲如果發起第三波攻擊,對美軍造成的損失會超過戰列艦的損失,如果珍珠港被徹底摧毀以致喪失前進基地的功能,美軍艦隊勢必撤回本土,預估至少將使得美軍對太平洋的反攻推延一年。
南雲不發動攻擊也有客觀原因。當時珍珠港內沒有發現美軍航母,不能排除航母就在附近海域,準備攻擊日軍航母;當時時間較晚,如果發動再一次攻擊,艦載機回來時候可能是夜晚,而日本航母沒有夜間降落的能力,只能在附近海域迫降,會有一定傷亡,戰機還會全部損失,還有其他原因。
接着是印度洋作戰,南雲忠一讓英國海軍損失了1艘航空母艦、2艘重巡洋艦、2艘驅逐艦,以及大約50架戰機。日軍則損失了16架戰機。不過,南雲忠一其實沒有找到英國艦隊主力,沒有進行殲滅作戰。這次,南雲忠一表現還算合格。
而中途島戰役,這是南雲忠一讓人最大非議的戰役。然而,此戰南雲忠一的判斷沒有什麼問題,關鍵在於他的情報尤其是戰場情報滯後,這個責任並不能全算在南雲頭上。
沒開戰之前,美軍就知道日軍航母數量和作戰意圖。但日軍,尤其南雲忠一本人對於美軍一無所知,連附近海域是否有航母也不知道。在具體作戰時,由於航母偵察能力差,一直沒有發現美軍航母。
等到南雲下令將原掛載魚雷的攻擊機改掛炸彈,準備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攻擊時,日軍偵察機發現了美軍艦隊。當時第2航空戰隊司令山口多聞少將建議立刻攻擊,但南雲的參謀長草鹿龍之介少將與航空參謀源田實中佐都反對這麼做,建議回收從中途島返航的飛機,準備充分後再發動一次聯合攻擊。這有一定道理,因為當時美軍航母戰鬥羣並不好對付,依靠少量飛機沒有必勝的把握。然而就在準備攻擊的時候,美軍俯衝轟炸機襲擊,連續炸成3艘航母,日軍大勢已去。但這也不能説南雲有什麼大的問題,但山口多聞表現確實更出色,他在僅剩“飛龍”號一艘航母情況下,果斷出擊,連續兩次將約克城號航母炸沉。如果不是“飛龍”號機羣搞錯了對象,第二次還可以再炸沉另一艘美軍航母。隨後“飛龍”號被擊沉,日軍4艘航母全部戰沉。客觀來説,這一戰南雲沒有明顯失誤,但這本身就是一種失誤。他應該明白航母是進攻性武器,防禦能力相對薄弱。而在連續被美軍戰機攻擊情況下,南雲應該不惜代價儘快發動反擊,而不是從容進行準備和組織,貽誤戰機。雖然這樣會冒險,但日本航母當時已經有很大危險,只能冒險了。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沒什麼好説了,日美兩敗俱傷而已,但日軍有限的資源被消耗殆盡,而美軍則緩過氣來,龐大的工業開始轉入戰時,爆發出驚人的實力。
雖然日軍擊沉美軍航空母艦與驅逐艦各1艘、重創1艘航空母艦與2艘驅逐艦,此外還擊落81架美軍戰機。但日軍這場戰術勝利的代價極高,因為日軍損失約100架戰機,曾參與攻擊珍珠港的老練飛行員至此幾乎全部陣亡,另有2艘航空母艦與1艘重巡洋艦重創。
之後,南雲就被賦閒了,直到塞班島戰役才重新啓用。而這一戰,日軍已經到了窮途末路,南雲就算再有能力也無法力挽狂瀾,所以只能以自殺來盡忠了。
南雲的主要問題在於他不敢冒險,太中規中矩了。如果此時是日本國力、軍力佔優,南雲這種保守的打法完全沒錯,哪怕遭受一些損失也不怕。但現在是日本處於劣勢,就應該孤注一擲採取更激進更冒險的戰法,只可惜南雲不是這塊料。
所以,南雲忠一不是蠢貨,他應該是日本海軍中最有能力的將軍之一。但是,他的能力被錯用了,而且由於內部的傾軋,使得他最後成了中途島戰敗的背鍋俠。
現在很多人用事後的眼光,去評判歷史人物。要知道這些人的智商、學識和見識肯定都在普通人之上,也在你我之上,他們在當時的決定,必然有他們的原因,即便我們今天看來很不合理的,也一定有他們合理的理由,只是我們不瞭解而已,所以對歷史,對歷史人物,作為後人,應該有着一份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