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中國車市,註定是新能源車的主場。
國產Model Y上市,大眾在國內的首款MEB平台車型ID.4分別由南北大眾正式投產,五菱MINI EV銷量屢創新高,蘋果、小米等手機巨頭宣佈入局造車,比亞迪純電產品全系搭載刀片電池。
新能源領域的火熱反映到終端銷量上,3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20.2萬輛,環比2月增長101.1%,同比增長261.3%,呈現出雙增長的發展態勢。大量新品的拉動,補貼滑坡的影響好於預期,預計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可以達到200萬輛。
具體到車企銷量排名,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有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國、比亞迪,銷量分別為41491輛、35478輛、23906輛。而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表現也很優秀。
新勢力漲“瘋”
特斯拉3月份在中國共售出35478輛汽車,再次刷新了在中國單月銷量的最高紀錄。其中,Model Y在短短3個月內就迅速完成產能爬坡,單月銷量首次破萬輛。而Model 3銷量達到25327輛,創造了其在中國市場最好的月銷成績。
做工差、異響、事故不斷、故障率高,這些在特斯拉車主眼裏是不存在的。奧迪a4l、奔馳c級、寶馬3系等競品早已被Model 3踩在腳下,Model Y更是中型純電SUV市場的佼佼者。這説明,只要產品足夠強大,競爭力足夠出色,還是逃離不了“真香定律”。
蔚來3月交付7257台,創歷史新高。前不久還傳出蔚來因為芯片短缺導致工廠停工數日。但在4月7月,蔚來迎來了自己的第10萬台量產車下線。加上3月份蔚來新增了5座換電站,9座超充站,補能網絡進一步得到擴充,整體發展有序且穩定地進行着。
小鵬汽車在3月交付5102台,同比增長384%。理想汽車在3月交付4900輛車,同比增長238.6%。理想汽車目前只有一款車型,小鵬汽車則擁有兩款車型,整體銷量成績卻相差無幾,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鵬汽車的銷量成績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相比於頭部隊伍“蔚小理”,哪吒汽車和零跑汽車則處於造車新勢力的第二梯隊,3月銷量分別為3246輛、997輛。雖然數據上比較一般,但累計交付量呈現出穩步上升的狀態。隨着旗下新品的上市帶動,它們的銷量還將會處於不斷追趕的態勢。
合資新能源車還得加把勁
與造車新勢力的飛速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合資車企新能源車的表現則較為一般。據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0.5%;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5%;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3%。
以2021年動作最大的大眾集團為例,首個專為MEB平台車型生產而建造的工廠——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在去年10月正式投產。一汽-大眾ID.4 CROZZ在今年1月份開啓了預售,但其銷量數據遲遲未能公佈,實際表現大概率是未達預期。
如今,ID.4 CROZZ和ID.4 X先後於3月份正式上市,4月份能否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單,對於大眾集團的電動化之路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而豪華品牌方面,雖然燃油車的銷量不斷走高,但相比之下,它們的新能源產品表現似乎有些暗淡。寶馬iX3 3月單月銷量超過1000輛,奔馳EQC 2月份銷量只有520輛,與蔚來ES6等競品車型相比仍有着不少的距離。
國產奧迪e-tron才剛剛上市,豐田、本田混動車型銷量良好,但純電動車產品表現平平。總的來説,合資品牌新能源車銷量並不能讓人滿意,更多的“油改電”產品缺乏誠意,而基於純電平台打造的產品,競爭力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自主品牌未來可期
除了造車新勢力之外,傳統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車市場的表現也不斷走高,普遍迎來高速增長。
其中A00級新能源車批發銷量6.7萬,份額達到純電動的40%,由上汽通用五菱繼續領跑。五菱宏光MINI EV銷量達39745輛,佔據着該細分市場超過一半的份額。尤其是宏光MINI EV馬卡龍上市後,預售24小時訂單破10000個。
總體來看,宏光MINI EV的現象級產品優勢依然是無可替代。帶旺了微型電動車市場,歐拉R1、奔奔EV等微型電動車也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比亞迪3月新能源車型銷量23386輛,同比增長32.8%。具體到車型上,比亞迪漢3月銷量10323輛,環比增長105%,順利接過了產品向上的大旗,填補了中國品牌在中大型C級轎車市場的空白。
隨着DM-i超級混動技術的推出,以及2021款唐EV、秦PLUS EV、宋PLUS EV、2021款 e2四款全面切換搭載刀片電池的新車上市,比亞迪銷量必將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另外,廣汽埃安新能源3月銷量為0.7萬輛,同比增長103.35%,已經是廣汽集團銷量增速最快的細分版塊。這也一定程度上説明,廣汽乘用車作為傳統車企,其轉型新能源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值得其他品牌學習並借鑑。
鍾述
新能源車市場的銷量雖然在不斷走高,但車企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目前看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由造車新勢力和部分自主品牌所主導,主流合資品牌的滲透率比較低。因此,也造成了兩極分化的現狀,中端新能源車存在較大市場空白。尚未入局的日系品牌,處於轉型中的長安、吉利等自主汽車集團,它們之間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還是挺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