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眾所周知,東西方的差異由來已久,但其實每一個區域都有其顯著的特徵,因此區域之間也存在着差異。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人眼中,也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認知,人們會根據認知做出不同的選擇和判斷,因此在不同的區域之間更是如此。所以無論是事物的發展,還是思維的碰撞,都需要對其進行根本的研究和分析,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時,是否有完全相同的接納環境,當接納環境的差異很大時,我們需要將其本土化或者尋找共鳴之處,才可以獲得另一區域的認可。
第一、中汽協表明,中汽協將買走40%特斯拉電動車
中國人口眾多,疆域遼闊,交通系統繁多複雜,因此有着極大的電動汽車需求。中國市場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本土與進口一直都在中國市場一同競爭,因此在電動汽車領域,公眾也有很多自己的品牌喜好和認知。比如説特斯拉,這是一家非常著名的美國企業,在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及儲能設備等領域都非常暢銷。並且,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非常受歡迎,尤其獲得很多年輕人的喜愛。我們可以看到去年一年的成績就非常可觀,在2020年中國市場共出售130萬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8%,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41%。並且,中汽協已經對其再次預測,中國將買走40%特斯拉電動車,當然是不是一種棒殺還猶未可知,需要等待最後的表現。
第二、美媒:特斯拉在歐洲快賣不動了
特斯拉在中國的表現優異,不一定代表它在其他地區也可以獲得如此壯觀的發展,比如説在歐洲市場的經營似乎令人擔憂。美國媒體已經聲稱特斯拉在歐洲快賣不動了,這樣的言論似乎證明了特斯拉在歐洲市場已經逼近了消失殆盡的困境。那麼事實究竟如何?首先歐洲人口基數遠遠不如中國,並且歐洲市場主要依靠傳統品牌支撐,歐洲的消費者也非常信賴自己國家的品牌,這也是特斯拉難以打開局面的原因。
同時,這也為中國市場及整個社會敲響警鐘,相比歐洲市場更加信奉自己國家的品牌,而我國的本土品牌似乎無法獲得更大的機會,但是產品的質量差距也無法讓人忽視。因此,希望中國的本土品牌可以更加努力,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