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中國煤炭大省,來山西不看看與煤炭有關的文物應是一大遺憾,尤其是像煤炭博物館,大概全國也只有山西才有。
中國煤炭博物館位於太原市迎澤大街與晉祠路的交會處,建築面積約90000平方米,分為“七館一井”,即有七個展館和一個模擬煤礦礦井。在這裏集中介紹了煤的生成、煤炭與人類、煤炭開發技術、中國煤炭行業、煤炭藝術、煤炭文獻和中外交流等,是一處人們瞭解煤炭知識的好地方。
也許是正午時分的關係吧,煤炭博物館門前遊人寥寥,在説明來意之後,服務人員熱情地把我迎入大廳。
別説,在這裏我還真開了眼界。大廳中有全世界煤炭資源分佈圖、煤炭成因衍化過程揭示圖,從中可以瞭解全世界各國的煤炭儲藏量和煤炭的生成過程,還有一座高達6米的煤炭浮雕柱,像這樣大塊頭的煤炭估計在中國也是絕無僅有。
在這裏我知道了平日裏常見到的煤竟然還分為長焰煤、褐煤、貧煤、氣煤、弱黏結煤、瘦煤、肥煤、焦煤等。嘿嘿,真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那些在我們普通人眼中黑黑的傢伙竟還分為這麼多品種。尤其令我感興趣的是,煤中居然還有什麼“瘦煤”“肥煤”。難道這煤炭也有胖、瘦之分?在講解員的諄諄教導之下,我總算明白了個大概:無論是肥煤還是瘦煤,都是煙煤的一種。但是肥煤的變質程度屬於中等,而瘦煤的變質程度則要高一些。兩種煤都可以用於煉焦,肥煤的粘接能力強,耐磨性能好,在煉焦過程中若與其它煤種混合在一起煉,可以煉出很好的焦炭。肥煤煉出的焦炭“個頭”較大,有着“焦煤之母”的稱號。而瘦煤耐磨性差,易破碎,煉出的焦炭“個頭”要小一些,但在與其它煤混合煉焦中能起到“骨架”的作用。也許正因為它們在煉焦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吧,人們才稱之為“肥煤”和“瘦煤”。這兩種煤炭儲量不是特別多,據説遼寧的阜新煤礦就是以產肥煤為主的。
參觀煤炭博物館當然要關心煤礦的安全。我們時常可以聽到有關煤礦透水、瓦斯爆炸等事故,給礦工生命和國家財產帶來巨大危害,令人痛心不已。這其中除了人為的失職、瀆職外,瓦斯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就那麼難以控制嗎?帶着這樣的疑問我詢問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她告訴我:瓦斯,英文名字叫作gasfiredaup,是古代植物在堆積成煤的初期,其纖維素和有機質經厭氧菌作用而分解產生的一種煤層氣體。也就是説有煤的地方一般都存在着瓦斯這種氣體。通常情況下瓦斯氣體無色、無味,但有時會產生一股淡淡的蘋果香味,其浸透力是空氣的1.6倍。瓦斯的主要成份是甲烷,通常藏身於煤巖的裂縫中,當進行煤炭開採時它就會從裂縫中浸透出來進入巷道,人們主要是採用通風的方式將巷道內的瓦斯氣體排出,當空氣中的瓦斯濃度低於5%時不會出現問題,當濃度在5%—16%時會發生爆炸;當濃度大於16%時不會爆炸,但遇有明火可以燃燒;當濃度大於55%時可令人窒息死亡。通過工作人員的介紹,使我對瓦斯、煤氣、天然氣等與煤炭有關的氣體有了新的認識,也深切地感受到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
在瞭解了許多煤礦知識之後,我與其他參觀者一道戴上安全帽,點亮頭上的礦燈,乘坐鐵籠式的升降機進入到了模擬煤礦之中。眾人沿着昏暗的巷道前行,看到了原始的採煤方式和現代化大型機械採煤作業的場景。人類從認識煤炭之始就開始發掘和利用煤炭,從原始的人刨肩扛,到打眼放炮,再到現代化的採掘裝備,人類不斷地對煤炭認識,再認識,煤炭的利用率也越來越高,煤已經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
最後乘坐十分狹小的礦井車走出了地下。當我再次站在豔陽下時,我覺得我們所使用的每一塊煤都來之不易,大有“誰知爐中煤,塊塊皆辛苦”的感覺。不虛此行。
旅行小貼士
1、交通:從太原火車站坐1、611路公交車到迎澤橋西站下,步行200多米即到。市內可坐1、611、38、809、813、822、855、859、308、848、868、618、863路公交車均可到迎澤橋西站。
2、美食:頭腦、羊雜湯、過油肉、灌腸、燜面、六味齋醬肉、莜麪、烤羊排、貓耳朵、烤栳栳、五台燴菜、拔爛子、牛肉燒麥、刀削麪等。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楊悦 江哥 口述/供圖 編輯:趙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