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英國當年可以征服印度,卻不敢征服中國?英軍:中國不值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綜合

中國不像印度。印度的組織更加鬆散。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語言、宗教信仰和社會矛盾。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中央政府可以動員一支龐大的軍隊來抵抗任何侵略勢力。英國人最喜歡的策略是就愛爾蘭、北美部落和印度現有的內部問題寫一篇文章,但這個策略對中國行不通。在英國評估之後,入侵是不值得的。

也有一些歷史原因。例如,長期以來,中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軍事存在(在近代被摧毀之前),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被成功入侵(直到鴉片戰爭的爆發消除了這個概念,西方野蠻人從那時起就站了起來)。當英軍征服緬甸時,他們遭受了15000人不可挽回的傷亡。想要征服中國,英國的花費至少是緬甸的十倍。

大英帝國在其大多數行動中的主要目標不是獲取領土,儘管也有例外,如澳大利亞。作為資本主義的龐然大物,英國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其行業的供應和市場。中國是鴉片和其他商品的市場,也是絲綢和瓷器等商品的供應國。這些東西在新興的英國中產階級中需求量很大(現代中國人把它們標榜為LV和香奈兒等歐洲奢侈品的價值)。歐洲人用中國瓷器和絲綢來達到這個目的。從這個角度看,這種入侵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還破壞了經濟市場結構。如果英國人佔領了中國,人口就不夠用了。英國只是一個島國,人口不多,而中國太大,人口眾多。他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和人口來管理一個三四億人口的國家。

在19世紀,除了英國,還有其他國家對中國感興趣。中國的政治和地理位置恰好在英國、俄羅斯和日本之間。此外,法國還介入了中南半島局勢。英國、俄羅斯和日本可以在中國境內建立“勢力範圍”(主要是控制貿易),但對英國的任何大規模入侵都將被視為破壞軍事和經濟之間的平衡。這樣的入侵可能會給英國帶來麻煩。與俄國、日本(可能還有法國)作戰,與清軍作戰(清軍雖然裝備不足,但仍有一定數量和主場作戰優勢)。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但這四個原因解釋了為什麼英國侵華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這也導致英國強迫中國簽署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