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中國央企新聞網
圖為黃錫璆(前排右一)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
作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國機精神楷模的黃錫璆博士幾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祖國醫療建築事業,已經79歲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小湯山非典醫院總設計師。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黃錫璆第一時間寫下了請戰書,帶領團隊迅速整理好小湯山非典醫院的全部圖紙,“火速”發給武漢的設計團隊,為醫院快速建設贏得了寶貴時間,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一切設計都要從病人和醫生的角度考慮”
“按照傳染病醫院最嚴格的規範設計,堅持衞生隔離、醫患分區,一切設計都要從病人和醫生的角度來考慮。”這是2003年非典暴發時,作為小湯山非典醫院總設計師的黃錫璆定下的“設計規矩”。
圖為黃錫璆(前排左)和設計團隊成員及施工方在討論小湯山醫院建設方案。
彼時,面對毫無經驗可借鑑的重重難題,眼疾初愈的黃錫璆帶領中國中元設計團隊臨危受命,連夜投身設計一線,邊設計邊施工。從特殊患者就醫流程,到醫務人員診療流程;大到各類檢測設施、手術室規劃與佈局,小到醫院馬桶的選擇,他都嚴格設計、仔細把關,經過7天7夜的不懈努力,一座高標準的非典專科醫院拔地而起。在之後的51天裏,這座在緊急情況下采用標準化、模式化,快速拼裝、快速建成的傳染病醫院,共收治了680名患者,病死率不到1.2%,1383名醫護人員零感染,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蹟,用事實證明,“集中收治”能有效阻斷疾病疫情的蔓延。
時隔17年,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黃錫璆又一次拿出了當年建設小湯山非典醫院的圖紙。
2020年1月23日,中國中元接到武漢市城鄉建設局的緊急求助函,請求對武漢市應急醫療設施的建設提供幫助。沒有絲毫猶豫,已是79歲高齡的黃錫璆説:“我知道應急傳染病院的樣子,我來提供圖紙。”
在接到求助函後的78分鐘內,黃錫璆帶領團隊修訂完善了小湯山非典醫院設計圖紙和施工圖紙,並詳細標註了一些注意事項,火速交給了中信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圖紙發出去之後,黃錫璆並不放心,想着小湯山醫院建設時總有一些不盡完善之處,於是回家後連夜手寫了修改意見,第二天一早再次交給了火神山醫院設計團隊。
“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比較特殊,我建議要將病區與病區之間的間距再拉大些,室內要增加通風量,防止醫務人員感染;武漢和北京的氣候條件也不一樣,患者通道在外廊,最好加個遮雨棚。同時,院內垃圾要堅持定點焚燒的原則,集中收集消毒後,送到武漢專門處理醫療廢棄物的焚燒廠處理。總之,要最大限度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全力保障醫務人員的安全。”黃錫璆説。
拿到圖紙後,火神山醫院迅速開始集結建設。而此時遠在北京的黃錫璆和中國中元設計團隊也一直堅守在崗位,時刻關注着前方的施工進展,“24小時待命”,只為及時研究、討論、解答前線傳來的各種設計問題,為建設一線提供技術支持。
不僅如此,他更是向黨組織提交了抗擊疫情請戰書,主動請纓前往抗疫一線。
圖為黃錫璆手寫的請戰書。
“1月22日,我就寫好了請戰書,23日一早交給了領導。看到醫務工作者衝鋒陷陣,面對面與病毒作鬥爭,甚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對病人的關愛,對生命的尊重令我對他們充滿敬意。我想,我們作為後方支援力量,應該主動申請去前線,儘自己所能為醫務工作者創造更好的工作條件。”談及提交請戰書的初心,黃錫璆如是説。
1月27日,火神山醫院設計單位中信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給中國中元發來感謝信,感謝黃錫璆為醫院設計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發揮的重要作用,完美詮釋了郢匠揮斤的大師風範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其實,對黃錫璆而言,無償捐贈圖紙,寫下請戰書都不是第一次。在汶川地震時,他也曾向黨組織申請去救災一線。黃錫璆表示:“在大災大疫面前,要有民族團結精神,面對兄弟單位的請求,我們要無私提供幫助,這也是我們作為中央企業應有的使命擔當和為民情懷。”
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應急醫療設施提出的更高要求,黃錫璆急國家之所急,春節期間率領技術專家組夜以繼日地工作,並於2月3日及時公開發布了《中國中元傳染病收治應急醫療設施改造及新建技術導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染病應急醫療設施設計標準》等一系列設計指導性技術文件,為全國各地應急醫療設施快速建設提供了技術路線和技術規定,確保了應急醫療設施工程建設質量,再次把醫療建築設計師的“初心和使命”書寫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我是新中國發展的親歷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更要貢獻一份力量”
熟悉黃錫璆的人都知道,“圖紙、放大鏡、書”是他隨身攜帶的三件寶。作為我國醫院建築規劃和設計的領軍人物,黃錫璆參加工作45年來,參與設計、指導了200多所醫院,一張張泛黃的手繪設計圖紙,不僅見證了新中國的發展,也記錄下我國醫院建築領域的進步。
1941年,黃錫璆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華僑家庭。“長大後當醫生”和“回到祖國學習本領,參加祖國建設”是他兒時最大的心願。1957年,16歲的黃錫璆毅然決然放棄印尼國籍,經過5天5夜的“海上漂流”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國。
因為在印尼期間接觸生物、化學等知識比較少,回國之後,黃錫璆發現自己無法完成當醫生的夢想,所以考大學時選擇報考醫院建築這個看似“冷門兒”卻是國家急需的專業。大學畢業後,他滿懷熱情地投身國家建設。1984年,黃錫璆考取公派比利時留學資格,主攻醫院建築領域。1987年,他獲得中國第一個醫療建築博士學位後義無反顧地再次選擇回到祖國。
“其實留在比利時的機會很多。但想到我們出去留學的費用相當於好幾個農民幾年的收入,國家花這麼大代價培養我們,我們理所應當回來為國家做點事。”黃錫璆説,“我是新中國發展的親歷者、參與者和受益者,更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歸國“創業”,黃錫璆也曾面對過困境和質疑。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整體醫療水平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醫療建築的設計理念十分落後。他提交給醫院的設計方案,常因“設計理念過於超前”而得不到用户的理解和採納。
但黃錫璆沒有退縮,不論是小面積醫院的設計項目,還是“老破小”醫院設計改造項目,他都堅持深入一線,親力親為。同時,不放過任何一次與基層醫生、護士甚至是施工隊交流的機會,他認真求教,仔細研究探討醫院工作流程,並因地制宜地尋找讓國外先進理念與國內醫療建築相結合的機會,逐漸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醫療建築設計新路徑。
這其中,不得不提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這座1992年建設的大型綜合性醫院,擁有門診大廳、多通道式影像中心、生物潔淨手術部、下沉式廣場、自動扶梯、200多個車位的地下停車庫等眾多“超前設計”,都是中國的“第一家”。時至今日,這些“超前設計”早已成為全國各地新建醫院的“標配”。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更是獲得“中國最美醫院”的稱號。
“黃博士開創了中國醫療建築設計領域的基本規範,率先提出醫院系統工程的綜合優化理念,從空間佈局、診療流程、醫療環境、環境安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裝備的配置等全方位實現醫院的現代化,這些如今成了通行做法,形成了中國現有的醫院建築格局,極大改善了老百姓的看病條件。”中國中元黨委書記、董事長丁建説。
多年來,在主持國家級綜合醫院設計的同時,黃錫璆也一直關注規模較小、投資受限、標準較低的城鎮基層醫院的建設發展,比如陝西寶雞、湖南寧鄉、河南輝縣等地的醫院,着力推動改善貧困地區基本醫療設施工作,提高我國醫院的整體設計水平。當基層醫院慕名而來尋求幫助時,黃錫璆往往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不管多忙都抽空認真審閲圖紙,提出修改意見。考慮到基層醫院建設資金有限,他甚至勸經營管理人員少收些設計費。他説:“在設計建設基層醫院時,我強調要重視實用性,一定要滿足和保障老百姓基本的看病需求。”
近年來,在黃錫璆的影響和帶動下,中國中元在改善我國醫療條件方面持續發力,向國內外600多所醫院提供諮詢、設計等工程建設服務,為持續改善我國醫療環境和服務水平貢獻着國機方案、國機智慧和國機力量。
“建設祖國需要我們一代代人接續奮鬥”
走過春夏,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生活正逐漸重歸平靜。黃錫璆依舊保持每天早上8點半準時上班的習慣。最近兩個月,他在審閲、修訂近期在建的醫院項目設計圖紙,整理相關資料,推動我國應急醫療設施通過國際標準組織認證。他還在為9月下旬召開的印度尼西亞建築學會會議準備視頻發言,重點介紹小湯山非典醫院的設計理念和積累的經驗,宣傳我國的抗疫經驗。
即便工作繁忙,每日抽出時間讀書依舊是黃錫璆的必修課。“我最近在看《致命流感》《西醫來華十記》兩本書。非典、新冠肺炎這類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不僅是對公共衞生體系的挑戰,也是對醫院建築領域的挑戰,所以我們建築設計師要多學習瞭解一些病毒的傳播途徑和服務病人的方式。”
對於近幾年我國醫院建築領域的發展,黃錫璆表示:“醫院建築設計師就是為老百姓服務的。近年來,我國的醫療資源、就醫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與老百姓的期待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醫院設計是一個很大的系統,在人流、物流、信息流這三大流程還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有待探討,所以我們設計人員、技術人員一定要狠下功夫、共同探討,努力為病人和醫護人員創造更好的環境。”
從春節至今,仍然忙於工作的黃錫璆並不知道自己在微博上“火”了,成為90後、00後“後浪”崇拜、熱捧的偶像。
“我確實沒想到自己身為一線設計人員可以成為‘網紅’。面對疫情,我想每個設計人員都會選擇這麼做。”黃錫璆笑着表示。“我們國家的快速發展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當代青年機會太多、條件太好。”他勉勵當代青年,“應該把握當下、珍惜機會,在校生要努力學習、不斷夯實學科基礎;走向工作崗位的青年要腳踏實地把每一項工作做好,同時密切關注學科的發展和進步。新時代的青年必將大有作為,建設祖國需要我們一代代人接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