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上週五,特朗普政府與國會民主黨人就新一輪紓困法案“談崩”,特朗普週末隨即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試圖繞過國會推動經濟紓困計劃。這一舉動不僅沒能緩解人們對經濟形勢的擔憂,反而激起了一場總統是否違憲的討論。
白宮:經濟“V”形反彈必須有
自從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以來,白宮就一直在給美國人灌輸這樣一個理念:經濟將於三季度實現“V”形反彈。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過去一個月不下四次鼓吹“V”形反彈,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是在10日的發佈會上斷言:“三季度經濟增長率沒理由低於20%……這個數據將在11月3日前公佈。”
美國三季度GDP數據將於10月29日公佈,距大選投票日僅有5天,其政治含義不言而喻。對現任政府來説,經濟強勁反彈“必須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給這種想法澆了盆冷水,他認為,“V”形反彈只是個憧憬。一旦聯邦援助斷檔,消費者將削減開支,導致成千上萬人失業,出現第二輪失業潮,給經濟造成二次打擊, 其結果將不亞於疫情帶來的第一次衝擊,意味着更嚴重的衰退。
所以,特朗普的經濟反彈夢想目前繫於新一輪紓困法案。然而,隨着企業薪資保護計劃到期、聯邦補充失業救濟到期,兩黨在紓困法案上仍在扯皮,互不相讓。在這樣的形勢下,特朗普“一氣之下”再次祭出屢試不爽的“大招”——簽署系列行政命令,強推聯邦救濟。
口惠而實不至
特朗普簽署的行政命令包括將暫時延長失業救濟金(每週400美元)、部分人緩繳工資税、推遲學生貸款還款以及保護房客的延期聯邦暫緩驅逐令等。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
乍一看,聯邦政府對民眾面臨的困難給出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但細看下來則有“虛張聲勢”之嫌。
延長400美元的失業救濟金被指“慷他人之慨”,因為其中25%需要由州政府承擔。已經被疫情掏空了家底的兩黨州長們直接回應“我們沒錢”,當然,官方的説法更加委婉:“我們擔心最新舉措將給各州帶來的龐大行政負擔及成本”——全美州長協會(NGA)10日發表聲明稱。
緩繳工資税(編按:類似於中國的社保,由僱主代扣代繳)也被認為對失業者沒多大幫助。問題是:不是不用交税了,是推遲,要取消這個税,必須通過國會立法,否則延遲交的税還得補繳;更重要的是,此舉直接影響社保的資金來源,甚至被指“會加速社保的破產”,影響6400萬人的福利。
因此,這一系列行政令也被解讀為選舉造勢以及逼民主黨讓步的籌碼。財長姆努欽10日説:“我認為,如果民主黨人願意講道理的話,是可以達成妥協的。”特朗普暗示民主黨主動來談,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他們知道我的電話號碼。”
佩洛希:你過界了!
民主黨並未鬆口。眾議長佩洛希10日對福克斯新聞説,總統的做法是違憲的,這些行政令只是一種“幻想”。甚至共和黨參議員本·薩斯(Ben Sasse)也認為,總統濫發行政令是用行政來代替立法,違反憲法。不過,特朗普不為所動,據美國媒體11日報道,他下一步還在考慮削減資本利得税。
△佩洛希(圖自美聯社)
掌控“錢袋子”被認為是美國國會的重要權力。曾擔任美國政治學協會主席的愛德華•科温(Edward Samuel Corwin)認為,國會的“錢包權(power of the purse)”,即控制公共收支,是國會對總統的最大制約。
至此,兩黨之爭進入了一個政治模糊地帶——到底總統的行政權力邊界在哪兒?美國輿論也就此展開了激辯,兩方旗幟鮮明。 《洛杉磯時報》認為,特朗普此舉無疑違憲,美國憲法將徵税和支出的權力完全交給國會。總統不能開徵税款或暫停國會徵收的税款——這正是特朗普通過行政命令緩繳工資税的做法。
保守派則質疑,憑什麼奧巴馬能做的特朗普就不能做?(奧巴馬任期內共簽署了276項行政令)。《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稱,特朗普用行政令替代税收法律,就像奧巴馬用《童年來美暫緩遞解計劃(DACA)》行政令替代移民法律一樣。奧巴馬政府這樣做了八年,民主黨人沒資格抱怨。
可以想見,政客對於違憲的爭論註定短期內難有結果,而對普通民眾來説,最現實的問題還是何時能拿到失業救濟。(央視記者 王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