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田園五鎮”聯手振興鄉村
吸引工業資本回流反哺農村,建設科創走廊激活鄉村,鄉村振興的道路千萬條,但能否依靠農民發展農業振興農村?上海金山區廊下鎮聯合滬浙毗鄰的浙江省平湖市廣陳鎮、上海市金山區呂巷鎮、浙江省平湖市新倉鎮以及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組團發展,走出了一條長三角“田園五鎮”激發內生動力實現內源增長、以農業振興農村的道路。
以點串線——
小蘑菇帶動大產業
上海市民喜歡吃蘑菇。數據顯示,上海每天消費近200噸蘑菇,但地產只有30噸,其中有25噸來自上海金山廊下聯中食用菌合作社。每天早晨,新鮮採摘的聯中蘑菇通過超市、電商到達上海市民的餐桌。
從2014年開始,聯中合作社投入5000萬元引進荷蘭週年化工廠化生產線,改變傳統種菇方式、改良蘑菇發酵方法、改善菇農作業條件,變傳統一年一季種植採收週期為月月種、天天採,一茬接着一茬,365天無休。種蘑菇的“蘑王”陳林根是浙江人,他從上海收購蘑菇的原料稻草秸稈,3噸秸稈加2噸雞糞就可以生產1噸蘑菇,“搶手”的蘑菇下腳料又被很多浙江和江蘇農民看中買回家作為有機肥還田。30畝種植面積,30位採蘑菇工人,實現了畝均200萬元產值的好收成。相比工業項目的畝均產值,陳林根的蘑菇表現一點不遜色。
眼下,陳林根又研究出蘑菇堆料三次發酵技術,周邊農民只要用他的三次發酵料,天天就等着採蘑菇。廊下和毗鄰鎮呂巷的農民都慕名而來,他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憑藉一部手機,陳林根隨時隨地可以實現遠程操控,手指一點,“結對”農民菇房的温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盡在掌握。廊下鎮山塘村村民陳明雲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去年在政府的資金扶持和陳林根的技術支持下,誕生了“投入500萬元,產出500萬元,淨收入50萬元”的“三五牌”致富模式。隨後沈繼業、金建林等一批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也孕育而生。
如今,作為上海食用菌行業帶頭人,陳林根還擁有了雙胞蘑菇標準制定話語權。小小蘑菇不僅成就了農民致富的大產業,而且隨着食用菌新品種落地,廊下鎮蘑菇特色小鎮的雅號也越發名副其實。
以線帶面——
聯村公司解難題
作為“純農地區”,要發展現代農業,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是先決條件。
上海金山廊下鎮在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上,不斷地嘗試和創新。早在2011年1月份廊下鎮集體資產以及12個村共同投資600萬元成立了上海廊下聯村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用於投資馴化温室,每年約有32萬元租金收入。在隨後的2014年,廊下鎮又成立了上海廊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由10個經濟薄弱村一起出資,加上幫扶資金,購入了金山工商聯大廈17間房,約7000平方米,用於出租。每年每個村的經濟合作社可以拿到60萬元租金收入,合作社再分發給每位社員。
今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再次升級,廊下12個行政村的經濟合作社投入8000多萬元,整合其他幫扶資金,在工業園區建造54333平方米工業廠房,用於中央廚房食品加工企業的招租,繼續以每年不低於6%的收益按投資比例回報每個村。標準廠房建成投入使用後,按照食品製造業產出水平,投產3年後產值在6億元左右,税收貢獻3000萬元左右,預計12個村今後年均可獲得總收益1200萬元。農民有賺頭,農業有奔頭,農村有盼頭,在廊下看得見摸得着,既實實在在又真真切切。
以面連片——
“田園五鎮”共發展
廊下和毗鄰的廣陳、呂巷、新倉、張堰五鎮的總面積255平方公里,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產業相融,在鄉村振興的大形勢下,地處長三角綠核的五鎮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走上了抱團發展的金路子。2019年3月份,“田園五鎮”被寫入了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文件,包括“明月山塘、長三角農民豐收節、滬浙跨省馬拉松、鄉村振興農創學院”等涉及五大振興、總投資逾56億元的20個項目一一落錘,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田園五鎮”以黨建引領,通過黨建聯心、文化聯姻、發展聯動、民生聯建、平安聯防、人才聯育的“六聯”合作機制,將紅色基因植入綠色發展,精心打造一條毗鄰黨建示範帶和綠色生態走廊,共同將毗鄰地區協同發展的“盆景”逐步轉化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亮麗“風景”。
“明月山塘”項目是“田園五鎮”建設的一個典型案例。粉牆黛瓦觀音兜,一橋滬浙兩山塘。上海廊下鎮山塘村毗鄰浙江廣陳鎮山塘村,由一座百年古橋相連接,位居“田園五鎮”的“棋眼”位置。兩個小鎮名氣雖小,經過“明月山塘”項目改造後,卻驚豔了時光。這裏沒有大城市的焦慮和煩躁,安然靜謐、古樸低調、秀美如詩,將現有的歷史碎片整合起來,融入民俗、非遺、美食文化等成熟產業,建設了燈光工程,打造山塘河濱景觀帶,造就一幅古色古香、燈光璀璨的美好畫卷,在保留原有村民市井文化的基礎上,打造成為集休閒觀光、旅遊商貿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商業街區,聲名鵲起於滬浙兩地。去年累計接待遊客約37萬人次,旅遊經營總收入2000多萬元,成功獲評國家3A級旅遊景區。
有了人氣、富了村民。江南蓮湘、涵七、聽風塘……近年來,一批特色民宿和餐飲小旅館等在山塘村次第開門迎客,讓原本入夜後沉靜如水的農村也感受到了“田園夜經濟”的魅力。如今,山塘村村民陳吉林正在改造自家的宅基房,預計於8月份農家樂開門營業。他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算了一筆賬:原本空閒的房子,預計今後餐費房費收入一年可以達到12萬元。同時,由涵亨文化傳媒公司投資打造的青檐版畫民宿也於5月18日試營業,一共14間房以版畫藝術為風格裝飾佈置,入住民宿彷彿置身畫裏。
長三角“田園五鎮”一體化協同發展戰略以廊下郊野公園為核心,一二三產聯合發展,田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農房變客房,五鎮走出了一條“花園式、組團式,政府帶動,以綠生金”為內涵的生態G5發展之路,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