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媽媽”張菲:一生養育30多個棄嬰,孩子長大卻從不聯繫她
人這一生,有所為,也有所不為,視能力而行。但總有那麼一些人,可以打破常規,
一路披荊斬棘,遍體鱗傷也要在自己所堅持的道路上走出一條血路
。“拾荒媽媽”張菲就是這樣一個平凡卻偉大的人,花甲已過,無一伴侶,一生撿養三十幾個棄嬰,孝與不孝,張菲都能從容應對,因為她生來一無所有,
但行善事,莫問前程
。
小時候她是棄嬰,長大後她養棄嬰
“拾荒媽媽”張菲,生於山東,出生日期不詳,因為她也是一名棄嬰,無從知曉生於何地,生於何時。與很多生來便被拋棄的“小天使”不同,大多棄嬰會被棄於荒野,不聲不響就丟了剛開始不久的小生命,
張菲生來不幸,被親生父母殘忍拋棄;但她又生而帶福,被善良的吳媽媽撿回家收養
。
可好景總是不能長久,便會被無情打散,像是盛開不久的鮮花最終被大雨摧殘,張菲8歲的時候,吳媽媽身患疾病,藥石無醫,撒手西去。小小的張菲又變成了孤兒。8歲的小姑娘,無父無母無家可歸,
孤身一人流落他鄉,只能靠拾荒維持生計,箇中曲折可想而知
。
這樣一個孩子肯定沒法像尋常孩子一樣接觸到學校知識,她能活着就已經用了天大的努力,
堅韌的像一叢蘆葦,風來了她也會彎腰,卻從不折倒
。就這樣磕磕絆絆,孤苦伶仃長大的“拾荒媽媽”張菲長到了23歲。
這一年,她也曾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棄一名棄嬰,那時她在徐州流浪,上午拾荒時,見到一名嬰兒被丟棄在外,考慮到自己的經濟能力,她沒有第一時間撿回家,可下午還是被良善的本質催動,去尋這名棄嬰,令她悲痛的是,由於她的猶豫和躊躇,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這名棄嬰已然身亡,頭顱甚至被動物啃噬得千瘡百孔。
張菲設想假如沒有吳媽媽,那麼她最終的結果是不是也如此一般被野狗分而食之?那太殘忍,此後,但凡她見到棄嬰,不管自己是不是養不起,都會帶回家仔細撫養,可能她沒有辦法給予他們富貴的生活,沒法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但她給了他們生命。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這一撿,張菲就從二十多歲撿到了現在的六十多歲,前前後後養育了30多個棄嬰,有的現在已至中年,有的還是孩童年紀。
好人終將有好報,社會救助來的剛剛好
張菲收養棄嬰時還是一個大姑娘,婚姻可能也曾想要眷顧她,但容不下被她收養的棄嬰,她舍不下孩子,對於她來説,這就是她的親生孩子,所以她放棄了婚姻,選擇自己一個人為自己的善良負責,為她的孩子打造一個不豪華但能遮風擋雨的家。
這一單,就單到了老年,沒有一個自己的血親,也從來不會覺得遺憾,因為她有很多孩子,即使血管裏汩動的是不同的血液,但養育過程中的情感卻濃如血,
她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數十年如一日地拾荒養育這些
殘缺的天使
。
是的,這些棄嬰絕大多數都不是健康的孩子,他們從頭到腳,都或多或少與正常孩子不一樣,有的孩子腦部積水,有的孩子先天齶裂,有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等,都是先天缺陷。
有人説先天不足的孩子都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張菲將這些“蘋果”撿回家,沒有想着“吃掉”他們,
而是想方設法想要幫他們縫補缺口,讓他們不至於潰爛成泥
。
可這談何容易?張菲自己生存下去尚且很難,接連收養的棄嬰也越來越多,能養活他們已然拼盡了自己的氣力,又如何能幫自己的孩子們治療先天缺陷呢?
好在“拾荒媽媽”雖人單力薄,卻憑藉自己的一腔孤勇得到了社會的注意,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單薄,但社會上總會有千千萬萬人心存善念。2013年,
她前往廣州為自己和孩子們求一條生路
,萬般無奈求助於社會。
人們感動於這樣一個困苦的女人都能做出這樣一番壯舉,紛紛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於是“拾荒媽媽”張菲先後得到了廣東省慈善會、廣東公益恤孤會的資助,以及社會人士的幫助,並在武警醫院為孩子們做了相應手術。
人們總是感動於別人做了自己想做卻做不到的壯舉,所以往往不吝於為這麼一個人,一個千百人中或許也挑不出來一個的“勇士”,加油打氣。
雖也有少許人質疑張菲這麼做的真實性和目的,
但身正不怕影子斜,
“拾荒媽媽”張菲的真實作為總會讓他們閉嘴,至少他們自己做不到哪怕是收養一個棄嬰,哪裏又有資格質疑能做到的人呢?
“拾荒媽媽”再現廣州,孩子長大卻不聯繫
2019年年底,“拾荒媽媽”張菲
再次回到廣州
,被評為“最平凡也最有力量的感動人物”,並在捐贈活動中得到了社會人士的熱情捐贈,因為即使已經年過六旬,她的身邊還有幾個未成年的棄嬰,她仍然打算撫養他們長大。
但她已經老了,這麼多年的蹉跎過後,身體也不如以往硬朗了,
幸虧有社會和醫院的幫助,能在關鍵時刻幫她度過一次次難關
。第一批被收養的孩子也已長大,或在社會打拼,或已經成家立業,步入了中年。
但令人心寒的是,大部分孩子離開“拾荒媽媽”張菲後,
竟不再聯繫她
,偶爾的聯繫也是因為自己缺錢,從報紙或刊物上得知張菲獲得了捐款,便打電話過來要錢。
難不成真的有人心是一塊頑石,捂不熱的?
就在知情人士替張菲唏噓不已的時候,批評這些孩子就是反咬農夫的蛇的時候,張菲自己卻很淡定,難過肯定是有的,但她從不埋怨,她從未想過讓孩子們長大後能回報自己。
她深知這些孩子在自身不健全的情況下能夠長大,成家,工作,已經非常不容易,不曾奢望過強求過孩子們能時刻將她的養育之恩記在心上。她負責投之以桃,縱使只有少數幾人願意報之以李,張菲還是很從容滿足。
她還有孩子要養,沒心力再去惦記已經長大飛走的孩子們了,回來她會歡迎,遠走她也不記,各自安好便是最好的結局。
有人一生倥傯,也一生寬容
,“拾荒媽媽”張菲就是這樣一個人,善意給了她生命,她便也將善意播撒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給別人提供一方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