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1.26億“賭約”背後:“對賭”無輸家,魯豫接着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傑 王建偉 荊新年 孫雪萌 見習記者 劉桂斌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王新昌

近日,河南、山東“對賭”黃河水質的話題引發關注。這次“對賭”,源於2021年河南與山東簽訂的《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根據《協議》,由於一年多來,黃河入魯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以上,山東省作為受益方,向上遊的河南省兑現生態補償資金1.26億元。對於這場“賭局”,無論河南還是山東,誰都不是輸家,“母親河”黃河也是最終受益方。

探究1.26億“賭約”背後:“對賭”無輸家,魯豫接着約

黃河魯豫交界處的劉口浮橋,是豫魯1.26億元“對賭”的“見證者”。

雙贏的“賭局”

在河南與山東交界處的黃河上,一座橋連接着濮陽市濮陽縣與菏澤市東明縣,這就是黃河劉口浮橋。浮橋長約1000米,橋的南側是東明縣,北邊是濮陽縣,豫J與魯R車牌號的車輛不時穿行而過,兩岸交往的頻繁與密切由此可見一番。

黃河水靜靜地穿橋而過,兩岸灘區鬱鬱葱葱的蘆葦蕩,加之河上吹來的習習涼風,吸引着兩岸人扎堆來此享受着這份盛夏的安逸與閒適。“中!這景色真漂亮”“這裏挺不孬”……操着不同口音的人在這座浮橋上相遇,形成了一道極具魯豫地域特色的人文風景線。

去年4月開始,魯豫之間一場1.2億元的“賭約”更是讓這座浮橋意義重大。當時,山東和河南簽訂了《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該協議約定,監測斷面水質年均值在Ⅲ類基礎上,每改善一個水質類別,山東給予河南6000萬元補償資金,用於“感謝”上游河南對黃河的保護;反之,每惡化一個水質類別,河南給予山東6000萬元補償資金,當作補償山東的“污染處理費”。

《協議》上規定的數值的監測點——劉莊國控斷面,就在劉口浮橋上。從這一層面説,這座浮橋無疑成為這場“賭約”和魯豫兩省聯手治黃的“見證者”。

“檢測人員一般都是上午過來”“他們在橋中間,接幾瓶黃河水”……這是“賭約”簽訂一年多來,黃河岸邊濮陽縣莊户村村民對這場豪賭最直觀的印象。

而村民看不到的是,魯豫“對賭”一年多來的變化。

7月5日,山東省新聞辦發佈會上,山東省財政廳副廳長袁培全介紹:《協議》簽訂一年來,黃河入魯斷面水質始終保持在Ⅱ類以上,化學需氧量、氨氮等關鍵污染物指數持續下降。作為受益一方,山東“願賭服輸”,完成2021—2022年度共計1.26億元的生態補償資金交付。

“對賭”有輸贏,但這場“生態對賭”卻不同。河南努力“治水”得到1.26億元;山東付出1.26億元贏得了水質,也是贏家。“事實上,如果上游沒有將水質治理好,下游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治理費用,生態補償是上下游的‘雙贏’。”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説。

探究1.26億“賭約”背後:“對賭”無輸家,魯豫接着約

魯豫“對賭”,受益的是黃河母親河。

贏在哪裏

不可否認的是,贏下魯豫這場“賭約”,上游河南下了不少苦功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與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年來河南科學謀劃,分步驟推進。2020年安排部署了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等29項專項治理任務。2021年印發了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謀劃推進35項重點工作。2022年印發了《河南省2022年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點》,謀劃了40項重點工作。

水體治理方面,河南通過對黃河重點支流實施“一河一策”整治,全省共實施422個綜合整治項目,治理黑臭水體排污口136個、劃定298個鄉鎮級水源保護區。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了黃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發佈了25個重點涉水行業減排措施技術指南,並在流域內率先完成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企業超低排放改造。

治理效果立竿見影。2021年,河南省轄黃河流域35個(監測34個)國考斷面中,按考核因子平均濃度計,Ⅰ~Ⅲ類水質斷面30個,佔88.2%;無劣Ⅴ類水質斷面;流域內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而這場“賭約”也讓山東收穫滿滿。

7月5日,山東省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一級巡視員葛為硯介紹:2021年,山東國控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同比提升了13.1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居全國第一位,歷史性全面消除了五類水體,153個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四類標準。“2022年1—5月份,在全省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偏少55.1%、同比偏少62.8%的不利氣象條件下,國控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仍實現了同比基本持平,劣V類水體比例保持為0,延續了持續改善的良好勢頭。”

同時,財政部等四部委對山東省主動擔當作為,牽頭推動建立黃河流域第一個省際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財政部給予專項獎勵2億元,並在全國推廣山東做法。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東不但在全國率先建立省際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2021年9月,又將這項改革經驗拓展應用到省內,率先在全國實現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全覆蓋。

截至2022年5月底,山東省2021年度縣際生態補償資金兑付工作全面完成,共兑付橫向生態補償資金3.24億元。其中,下游補償上游2.17億元,上游賠償下游1.07億元,補償金額大幅超出賠償金額。

還有下一輪嗎

隨着兩省第一輪黃河生態“對賭”的圓滿結束,“對賭”續約進展如何?

7月12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與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共同從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瞭解到:隨着兩省第一輪黃河生態“對賭”的圓滿結束,河南省正在積極推進與山東省下一輪協議續簽工作。

當前,魯豫“對賭”的顯著成果也讓河南、山東等沿黃省份,積極開展上下游省份聯動合作,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據瞭解,河南目前已完成與黃河流域陝西、山西、山東等省《跨省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框架協議》簽署工作,正探索與上下游、左右岸的山西、陝西兩省簽訂黃河流域省際生態保護補償協議。

這意味着,河南與山東這種“賭局”範圍進一步擴大,山西、陝西即將加入“賭局”。

在近日採訪中,山東省財政廳負責人也表示,下一步,山東省將繼續加強與河南省溝通交流,修訂完善協議內容,逐步擴大補償範圍,更加突出改善成效,做好兩省補償協議續簽工作,持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延伸閲讀

“對賭”為大江大河流域治理提供範本

我國幅員遼闊,不少大江大河流經多個省市,流域內不同地區往往經濟發展差距較大,而生態資源分佈通常也不均勻。山東、河南黃河流域首個省際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的成功實踐,為沿黃、沿江省份建立“責任清晰、合作共治”長效管理機制,通過“保護者得利、受益者付費”的方法,實現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提供了範本。

在魯豫“對賭”黃河水質之前,我國其他水系流域也有類似探索。比如:

2012—2014年、2015—2017年、2018—2020年,浙江和安徽兩省接續開展了三輪試點,取得了豐碩成果,初步走出“上游主動強化保護、下游支持上游發展”的互利共贏、互促共富之路,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共治共富共贏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的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新安江模式”。這是全國首個省際流域生態補償協議。

2021年,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以“共同決定+條例”的方式,破解共立和共治難題,共同立法保護赤水河流域,三省共同決定和條例將於7月1日起同步施行,這也是中國首個地方流域共同立法。實施好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決定+條例”,將為守護赤水河清水綠岸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河南、山東黃河流域首個省際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既是一次成功案例,也是一次可供複製的範本,可推廣複製在其他跨行政管轄範圍大江大河流域治理工作中,也可延展至大湖、大海等包括流動水體的大區域。”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兼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説。他建議總結豫魯黃河共治經驗,建立跨流域河流湖泊省際協作機制,制定合約化、市場化和長期化的自然環境共治共享制度體系,讓省際政府間合作由導向性向規範性、由政策性向實操性、由象徵性向履約性和獎懲兑現性轉化。最終,流域治理各方在吸收相關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實現生態保護領域的多元共治、多方共贏,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12 字。

轉載請註明: 探究1.26億“賭約”背後:“對賭”無輸家,魯豫接着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