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初至今,因產能過剩,我國養豬業經歷了嚴重的市場倒掛!這讓諸多規模化養殖場及集團化企業“壓力山大”!但是,在我國養豬業“新病不斷,老病新發”的嚴峻疫病防控形勢下,非瘟和其他動物疫病肆虐,亦是讓整個養豬業充滿了更大不確定性。做好非瘟等重大疫病防控,是養豬人保障養殖效益的基礎和命脈!——國藥動保總經理漆世華(出自第四屆規模豬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與淨化高峯論壇)
7月5日,國藥動保第四屆規模豬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與淨化高峯論壇在星城長沙隆重舉行。
在“後非瘟時代”養豬環境越來越複雜的背景下,本屆論壇以豬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淨化為重點,邀請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翟新驗、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蔡雪輝、中山大學教授曹永長、湖南農業大學動醫學院教授餘興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衞生研究所研究員向華等業內知名專家,及國藥動保總經理漆世華、副總經理石寶蘭、市場總監徐敏與來自全國各地300餘位規模豬場管理人員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共話豬場重大疫病科學防控之道!
論壇開幕式由國藥集團動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豬苗事業部總經理謝忱主持!
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翟新驗在報告中對我國目前動物疫病淨化及防控相關政策進行了剖析並指出:我國動物疫病從被動預防到主動控制、淨化,是不斷探索的過程。構建科學、高效的動物疫病淨化策略,不僅有利於提升區域動物疫病防控水平,且對於保障核心種源安全穩定具有積極意義。
翟新驗建議不同養殖企業、根據豬場的不同規模、養殖模式等情況,應執行“一場一策”的個性化方案,先以場為單位,建立“點狀”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再“以點帶面”實施養殖區域內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最終需要明確的是:疫病防控和淨化的過程,需要多方協作,共同發力,養殖企業和地方政府、產業上下游等各個環節打好配合,做好高效協同!
疫苗免疫,仍是藍耳防控的重要手段!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蔡雪輝就當下藍耳病發展流行趨勢、防控現狀及當下主要防控手段進行分享。蔡雪輝強調:調研數據顯示,腹瀉和藍耳在豬場的發病率依舊居高不下。就藍耳而言,其已經經過了從經典株到高致病性毒株和NADC-30、類NADC34 毒株等多輪變異。鑑於我國複雜的養殖結構和防控形勢,結合藍耳病傳播快、易變異等特性,其在我國呈現出“多毒株在同一地區流行”的明顯趨勢。
就藍耳病的疫苗防控,蔡雪輝強調:從近年藍耳疫苗使用反饋來看,我國藍耳病免疫防控效果並不理想,且實踐證明活疫苗確實存在毒力返強、影響其他疫苗免疫效果等問題。針對NADC-30毒株,穩定高效的疫苗都可提供一定的交叉保護。就當下階段而言,疫苗免疫依舊是防控藍耳病的重要手段,但疫苗濫用、多苗混打等情況,只會讓藍耳病防控形勢愈加複雜且加速變異!
國藥動保市場總監徐敏在提到目前藍耳病防控現狀時提到:感染狀態的評估是豬場生產者選擇控制方案的基礎,根據藍耳病發病狀況,我們將豬場分為陰性場、暫定陰性場、陽性穩定場和陽性不穩定場,而國內目前大部分豬場皆屬於陽性不穩定場!針對陽性不穩定場,要採取快速穩定母豬羣的核心策略;穩定場則要嚴格把控後備豬的進羣監測。
在藍耳防控方面,除做好生物安全、引種馴化、適當藥物保健和全進全出等,疫苗免疫是必不可少的防控措施。市場主流藍耳疫苗有國內經典株、美國經典株、變異株和PC嵌合疫苗。除陰性場不需疫苗免疫,暫定陰性場不免疫或全羣免疫滅活苗之外,陽性穩定場及不穩定場,要想控制藍耳並保持穩定,PC株嵌合疫苗無疑是最佳選擇!因其具有自然弱毒株的低毒力特性和變異毒株一致的免疫原性,實現了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有效平衡,且對流行毒株保護性好、不排毒、不返強、不重組,具有良好的遺傳穩定性。在藍耳淨化方面,則要注重——淨化開始前做好狀態評估和目標設定;封羣淨化的策略制定;制定好監測計劃;做好配合管理措施等。
後非瘟時代,其他疫病防控亦不容忽視!細菌疾病也是豬場常見重大疾病之一,該病存在疾病種類多、多伴有呼吸道症狀、繼發及混合感染多、受飼養管理和環境因素影響較大,交叉免疫保護力較差、病原血清型多、耐藥問題普遍、不易清除易復發等特徵。
針對該類疾病防控,華中農大教授周鋭建議豬場採用“合理用藥+生物安全防控”的綜合策略。且對於用藥方式、劑量和給藥時機要嚴格把握。一定要早發現、早用藥,遵從“首劑加倍”原則,使藥物在一個半衰期內迅速達到穩態濃度(坪值),縮短藥物達到有效濃度的時間,立即發揮治療作用且注重聯合用藥,增強藥物協同作用,達到高效防控細菌病的目的。
中山大學教授曹永長談到仔豬腹瀉時提到:仔豬腹瀉致病病原多種多樣,其中以流行性腹瀉發病率最高,亦是我國冬季豬羣危害最嚴重疾病之一。在疫病傳播方面,病豬是主要傳染源,架子豬及育肥豬易感,母豬發病率變動大。其常規防控主要以切斷糞口傳播途徑、保障飼料乾淨安全等為主。在疫苗選擇方面,則要關注疫苗株與流行毒株匹配、免疫後能抵抗強毒攻擊, 減少排毒或者不排毒、能引起粘膜免疫、免疫保護和免疫力之間的相關性等。實際免疫中,採取“活+死”的免疫方式可產生較高水平IgA抗體,免疫保護效果更好。
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餘興龍根據豬圓環病毒流行現狀及防控措施策略分享了觀點。餘興龍認為:通過近幾年監測數據可以看出,豬圓環病2型對養豬業的危害大大下降,其感染強度顯著降低,但不容忽視的是其感染率卻依舊居高不下!明顯的臨牀病例不多見,但亞臨牀感染十分嚴重。亞臨牀感染不但帶來免疫抑制,影響其他疫苗免疫效果,還導致豬羣混合感染現象增加。
為此,在圓環防控上,除了做好飼養管理、環境控制和生物安全外,疫苗免疫亦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防控手段。因目前圓環疫苗防控效果確實好,質量也很穩定,仔豬的圓環母源抗體普遍可以存在到8-12周,故餘興龍建議豬場調整免疫程序為——仔豬首免時間推薦到4-6周(具體的時間依母抗水平而定);商品豬在現有的基礎上至少補一針;後備母豬的免疫在第一針到配種前最後一針通盤考慮。
很多豬場偽狂犬控制不住或者很不穩定!豬場增加了免疫頻次,效果依舊不盡人意。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衞生研究所研究員向華提到。偽狂犬病毒已經發生變異,對於已變異的病原,諸多豬場還採用固有的疫苗產品和免疫程序,就導致了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免疫程序不匹配和免疫抗體檢測方法匹配性降低等問題。因此,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防控偽狂犬病的關鍵!在免疫程序制定時,需關注檢測準確的抗體水平、選擇適合的免疫抗體水平及疫苗免疫半衰期而不是盲目對仔豬進行滴鼻,初生仔豬盲目滴鼻只會導致中和抗體水平嚴重下降!按照“首免日齡=採血天齡+半衰期數×14”的公式得出——仔豬在出生後70天進行首免,能夠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另外,在偽狂犬淨化過程中,有幾個問題需要搞清楚——陽性豬並不等同於排毒豬、中和抗體不一定能阻止感染,但可提高感染閾值、一方面降低排毒另一方面要去提高感染閾值、控制肥豬是重點!做好疫苗選擇、免疫程序優化和安全性評估是淨化偽狂犬的核心。
“現在我國的養豬水平和養豬技術越來越高,為什麼豬病卻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防控了?”
在圓桌論壇環節各位專家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談論。總的來説有幾個原因:
1、在行業和養豬企業追求高效率養殖的背景下,我國生豬養殖的密度越來越大,導致很多疾病傳播快,防控難、交叉感染。
2、人為的錯誤的防控方式也是導致豬病多發或交叉感染的源頭。
3、在流通和貿易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很多外來豬病也在國內定值常態化。
4、在現有的養殖模式下,豬的應激反應較大,抵抗力低下,更容易感染和傳播豬病。所以,控制好豬病的第一步一定是“科學養豬”,把密度降下來很重要!
在互動論壇環節,各位專家還從政策趨勢、生物安全、疾病淨化大方向等角度探討,以幫助養豬人應對不同情況下的生豬生產問題。
關於國藥動保
會上,國藥集團動物保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寶蘭對國藥動保及其重點科研項目進行介紹。
國藥動保於2020年12月通過國家認可委CNAS認可,2021年8月通過農業農村部GCP認證。2011年以來,國藥動保共獲發明專利37項,為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研發奠定堅實基礎。
十二五以來,獲新藥證書41個(其中一類1個、二類5個),在全國名列前茅。國藥動保滅活疫苗車間、活疫苗車間共設4條生物反應器懸浮培養生產線,目前擁有28個豬用疫苗,此次論壇中重點介紹了8種豬用疫苗,其中豬圓環病毒桿狀病毒載體滅活疫苗是國家二類新獸藥,有效打破了國外高價疫苗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