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等13部門發佈意見!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助力綠色發展
◎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通訊員 夏斌 包海燕 葛志亮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發佈意見提出,開展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搭建綠色發展促進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業化服務能力的市場主體,推動提高鋼鐵、石化、有色、建材、紡織、造紙、皮革等行業綠色化發展。
記者注意到,意見中提到的鋼鐵、石化、有色、化工等行業是傳統產業中高能耗、高污染企業,也是國家相關主管部門重點監測監管的對象。
那麼,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此舉有何意義,能為行業帶來哪些改變?下一步該如何來推動它們綠色化水平,有哪些技術可作支撐?
3月25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企業負責人。
意見提出了新要求
更明確了轉型的方向
在多年從事紡織新面料工藝技術研究的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硃紅教授看來,綠色經濟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傳統產業經濟為基礎、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為目的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充分體現自然資源價值和生態價值的新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並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更是一種經濟再生產和自然再生產有機結合的良性發展模式,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產物。目前,技術裝備仍相對落後,廢棄物合理處理問題亟待解決。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在興化千垛菜花節展示生態環保面料服裝
“石化和化學工業是現代物質文明的基礎,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常州大學聯合反應工程研究所所長王龍耀教授説,就石化和化工產業來説,是獲得化合物的重要途徑,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妥善解決行業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綠色化發展問題,是國家的戰略需求。
王龍耀認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的主體。意見的實施,將有助於理順企業的主體地位,梳理形成以綠色化為目標的生產和創新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再製造產品認證、清潔生產審核、“散亂污”企業認定等規範性工作將會得到加強,排污許可、危險廢物管理等制度將會得到完善,以綠色化為核心競爭力的生產技術將會得到彰顯。
在行內相關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看來,綠色經濟作為21世紀最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經濟形式之一,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騰飛“中國夢”的重要途徑。因此,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這一舉措,既對今後提高綠色化水平,提出了重點要求,更是明確了方向,將會進一步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的規範和整合,促進面向行業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移,為國家工業體系的發展、行業科技水平的進步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政策引導。
綠色化是個系統工程
需要成體系的支持
“行業的綠色化發展,需要解決一些關鍵技術、關鍵環節的點狀難題,更需要解決一個涉及安全、環保和民生等的系統問題。”王龍耀説,無論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還是綠色產業龍頭企業培育,都是一個包括人員、環境、工藝、物料、裝備的系統工程。
王龍輝認為,行業的綠色化,是一個從石油等起始原料到終端產品全產業鏈的綠色化,需要成體系的創新技術、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的支持。
硃紅告訴記者,紡織服裝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傳統產業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但目前,技術裝備仍相對落後,廢棄物合理處理問題亟待解決。
尤其是隨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進程的不斷推進,人類對環境保護的需求與重視程度日益增加,紡織服裝業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面臨困境。
如何順利完成紡織服裝業的轉型升級、破除行業的發展困局,實現紡織服裝業的綠色發展,也是擺在紡織行業發展面前的一道難題。
特別是紡織服裝產品使用壽命短,由於廢棄品處理不當,也導致環境污染加劇。在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人們對於時尚與美麗的需求較旺盛,服裝消費量非常可觀,而服裝的被淘汰速度以及廢棄量也隨之上升。
因此,延長紡織服裝品的壽命,妥善處理廢棄品以減少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對於紡織服裝業的綠色發展也有着重要的意義。
加速協同創新
將有效提升綠色化的水平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產業鏈,是綠色發展的最核心的創新鏈條。但就目前來看,類似化工、塗料等企業創新能力普遍不足,已成為制約綠色發展的瓶頸,也是無法規避粗放發展和產生高污染的重要因素。”江陰恆興塗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林乾隆説,因此,隨着生態文明對社會經濟發展作用的日益凸顯,以及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創新的不斷深化,必須突破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動全產業鏈綠色協同創新進程。
近年來,常州大學結合國家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聚焦石油石化領域綠色化工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創新研究和產業化應用,推動化工傳統學科與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資源利用等新興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打造了生物質高效煉製及高質化利用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先進催化與綠色製造省協同創新中心、綠色催化材料與技術省重點實驗室等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平台,在節能增效、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等方面產出了一批標誌性成果,服務行業產業成效顯著。
“我們通過多學科專家協同創新,研發的雙酚A-環氧樹脂(BPA-EP)聯產綠色製造關鍵技術,突破離子交換樹脂功能化關鍵技術,創新了功能化樹脂催化劑合成技術與綠色催化工藝,成功解決了質子酸催化劑污染嚴重的重大難題,打破了國外壟斷,建成了全球單套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雙酚A-環氧樹脂協同生產裝置,目前已在行業中得到推廣應用。”王龍耀説。
常州大學城鄉礦山研究院固體廢棄物預處理與熱轉化實驗室
“紡織服裝業要實現綠色發展,必定要先改進工藝設備,提高工藝技術。企業應該與相關科研院校以結對或聯合的方式,在高校內成立提升紡織工藝技術研究室,加強產學研究的實質性合作,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實現產品創新、工藝創新、紡織材料創新、機器設備創新‘四維一體’的創新,不斷尋求更低能耗、低污染的技術深化綠色經濟在行業內的實際運用。”硃紅説。
硃紅認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服裝的綠色設計是一個關鍵問題,需要充分考慮它對人體健康、環境和資源的影響,在充分考慮產品的功能、質量、開發週期和成本的同時,優化各相關因素,使得產品及其製造過程對環境的總體影響和資源的消耗減到最低,直到廢棄回收處理等全過程可能對人體健康、環境和資源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
企業對綠色產品材料的選擇要優先採用可再生材料,儘量採用可回收材料,儘量採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儘量採用環境兼容性的材料,避免採用有毒、有害和有輻射特性的材料。所有材料應易於利用、回收、再造或降解,要防止使用法令禁止使用的有害材料,特別是內衣和兒童產品,更應該重視面料的安全性選擇。
樹脂是塗料必不可少的一種關鍵成份。目前,市場上一些消光塗料主要藉助消光粉、消光漿(啞光漿)等材料來達到一定消光性能,但由於這些填料的用量比較大,直接致使塗層的流平性、機械性能大大降低,造成消光效率低、穩定性差,不能把光澤降得很低,也是不環保。因此,多年來,國內相關生產企業都依靠進口,用於粉末塗料及其他油性塗料。
針對這個難題,無錫市水性防腐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國內相關科研院所專家,從配方、工藝技術等方面集中攻關,經過反覆試驗,通過對各種原材料的篩選、配方的優化設計和最佳工藝條件的選擇以及改變技術工藝,成功研發出可調光澤水溶性丙烯酸樹脂,目前已形成量產,開始應用於我國船舶、汽車、機電、家電、鋁型材等特殊高端塗裝領域,有效推動了相關產業綠色化水平。
“推動建築材料等行業綠色化水平,是新時代落實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建築產業一直在推進以建築工業化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模式。”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長戚豹教授説。
近年來,江蘇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立足綠色設計、綠色建材、綠色施工、智能建造轉型升級的需求,聯合深度合作企業,自2016年起探索和實踐“施工員+”複合型人才的培養,重構融合裝配化施工、智能化建造、信息化管理、智慧化運維的課程體系,加強綠色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着力推動綠色建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