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資源為何如此重要

  【人才論壇】

作者:柳學智(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一百年來,黨的人才事業發展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呈現出明顯的時代特點,藴含着歷史的條件和規律。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人才事業的發展邏輯,對於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事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人才事業的發展,首先源於黨的事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基於革命鬥爭的需要,十分重視發展和動員各類優秀分子投入革命事業。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從投奔延安的大批愛國青年和知識分子中,大量吸收優秀分子入黨;大力吸收海外愛國留學生參加抗戰,推動抗日根據地科技、醫藥、文化教育的發展;建立西北自然科學研究會、延安自然科學院等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機構,吸收大批專家學者參加。解放戰爭時期,建立新政權成為我黨的緊迫任務,急需大量軍事、政治、經濟、黨務、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專業幹部,華北軍政大學、華北大學先後開學;隨着解放區區域的不斷擴大,大批老解放區的各類幹部被抽調到新解放區。

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建設急需大量各類專門人才,人才隊伍逐漸發展起來。據統計,包括科學研究、工程技術、教育、醫療衞生、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的高級知識分子,從1949年的6萬多人增加到1955年的約10萬人。至1965年年底,全國自然科學技術人員共有245.8萬人。全國專門的科學研究機構達1714個,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達12萬人。留學生積極回國投身新中國建設,從西方國家歸來的高級知識分子達1536人,李四光、華羅庚、錢學森等一批科學家,衝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國,為中國科技事業作出傑出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各領域建設需要大量各類人才,人才事業全面快速發展,在廣度和高度上不斷拓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呈現波瀾壯闊、浩大宏偉的壯觀景象。人才隊伍日益壯大,人才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在載人航天、量子衞星、高鐵、核電、新能源汽車、雜交水稻、南水北調、青藏鐵路、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等關鍵領域和重大工程中取得大量突破性成果。

  人的解放與全面發展

中國共產黨開拓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了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就以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為己任。實現人的解放,首要任務就是提高思想覺悟,自覺改造主觀世界,同時也要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文化水平和勞動生產能力。為此,中國共產黨創辦師範學校、幹部學校、農業學校、軍事學校、藝術院校、黨校等各類學校,培養大批革命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通過黨組織、青年團、工會、農會等,廣泛開展識字運動、戲劇運動、體育運動、歌詠比賽、勞動比賽、軍事比武等活動,融合開展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業務教育、勞動教育;創辦敵前敵後各種地方通俗報紙,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與思想覺悟。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實現了政治上和制度上的徹底解放,迎來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全新時代。針對當時落後的教育事業,1949年,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了改革舊教育的方針和步驟,確定了發展新教育的方向,提出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195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確提出“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教育方針,這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時代詮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央提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成為社會主義新時期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1990年,人民温飽問題得以解決。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實現,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我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2020年在學總規模達到4183萬人、毛入學率達到54.4%。人的全面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人才發展治理模式創新

中國人才事業發展,還應該從人才發展治理的角度進行分析。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黨管幹部”的幹部管理體制,表現為中央及各級黨委統一任命和調配黨的幹部、軍隊幹部以及地方政權和羣眾團體幹部,實行高度集中的、一元化的管理方式,這種體制適應了殘酷的革命鬥爭和險惡的發展環境。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堅持“黨管幹部”原則。此時的幹部不僅指黨的領導骨幹,還包括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軍事機關、黨的工作機關、羣眾團體以及國家企業、事業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隨着事業的發展和幹部隊伍迅速擴大,在中央及各級黨委統一領導和組織部統一管理下,按照工作需要將幹部進行分類,由中央及各級黨委的各部分別進行管理;同時設立政府系統人事管理機構,協助組織部門開展幹部人事管理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針對權力過分集中,我黨按照“下管一級”原則,下放幹部管理權限,同時擴大國有企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適應政府職能轉變、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的改革要求,開展幹部人事分類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深化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幹部人事分類管理改革的推進,幹部隊伍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體制內的幹部分為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不同組織形態,體制外的民營企業、社會組織也湧現大量優秀人才,按照黨管人才原則,確立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才發展治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不斷創新。在黨管人才原則下,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深化人才激勵、評價、使用、流動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合理下放人才發展所需的各種權限,優化人才發展治理中政府、市場、社會的關係,不斷釋放人才發展活力。

黨的人才事業已走過百年,它不僅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創新,更是中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未來提供有益的借鑑。

《光明日報》( 2021年06月20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52 字。

轉載請註明: 第一資源為何如此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