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國民報》網站4月18日發表題為《阿富汗是美國為何需要明確政策目標的最新例證》一文,作者為美國海灣阿拉伯國家研究所高級常駐學者侯賽因·伊比什。全文摘編如下:
十幾年來,美國總統一直髮誓要結束“永遠的戰爭”,特別是最終從阿富汗全面撤軍。喬·拜登終於決定採取行動,宣佈目前仍駐紮阿富汗的2500名美軍將在5月1日至極具象徵意義的9月11日之間撤離。
這顯然是美國的失敗,但究竟算哪種失敗也是模糊不清,因為美國的頂層政策從來都定義模糊,而且意見不一。
這場戰爭最初取得驚人的“成功”,但後來淪為一場沒有盡頭的潰敗,它深刻揭露美國國家安全決策的問題。
與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不同,阿富汗戰爭是“必要的”。在“基地”組織對美國發動“9·11”恐怖襲擊之後,軍事回應是必需的。“基地”組織的總部在阿富汗,而且受塔利班的窩藏庇護。
但在美國重大對外政策初步提議已獲共識的情況下,政策的目標卻再三出現明顯缺乏一致意見的問題。因此,常常無法審慎衡量一項重大初步提議的進展,只因根本目標不明確。
顯而易見,出兵伊拉克一開始就是這樣。但阿富汗行動也迅速發展成這樣。美國打進阿富汗的初期是“成功”的,起先是由中央情報局及其他非正規部隊打頭,與反塔利班組織共同行動。數週內,塔利班就着手針對事實上的投降條件展開談判。也正是此時,美國政策喪失了最初的連貫性。
美國在阿富汗採取有力行動——消滅“基地”組織的威脅——給塔利班當頭一棒,使之從此決不再窩藏反美國際恐怖分子,這是合理的。
但達到目的後,美國幾乎當即放棄了這個明確有限的可行目標,轉而採取堂吉訶德式的行動,想人為重建阿富汗統治。接下來的20多年裏,華盛頓試圖在喀布爾建立一個符合美國治理觀念的中央化統一新政府。但這些主張與實際情況脱節。
更糟的是,為何要謀求從世界的另一端去治理阿富汗,美國從未就此開展誠實的辯論。
在阿富汗重建國家是非理性的,因為它幾乎不具備重要戰略利益,即使有也微乎其微。
美國在阿富汗的地位起伏不定,但自2001年11月和12月取得初期壓倒性勝利之後,美國的相對實力和影響力就一路下滑。
悲劇的是,當時華盛頓本可以就緊迫的國際恐怖活動和其他有限而必要的重點需求,以較低的代價與塔利班和阿富汗其他勢力達成有利條件。然而,在付出這麼多年巨大代價後,美國政策始終在削弱華盛頓達成這種條件的能力。美國現在撤離阿富汗,未得到塔利班任何實際、認真或強制執行的承諾。這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2001年底取得了絕對勝利,而今年晚些時候將以恥辱的戰略失敗而告終。
拜登先生吞下這顆苦果可能是正確行動。犯下這麼多錯誤後,很可能已經沒有最划算的辦法挽救美國的阿富汗政策。正如越南戰爭一樣,最好接受現實:永遠不可能成功、存在概念缺陷的計劃,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來源: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