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媒:拜登“大開支”或重啓美“大政府時代”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綜合

美國之音電台網站4月10日發表題為《拜登龐大開支計劃將美國帶入“大政府時代”?》的文章稱,拜登總統提出的總開支已超過4萬億美元。在很多人看來,這標誌着一個新的“大政府時代”的到來。分析普遍認為,已經有一些民意跡象暗示着“大政府”路線所面臨的逆風。全文摘編如下:

在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的兩個多月裏,他先後簽署了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推出了2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另一份造價或在1萬億美元左右的“美國家庭計劃”也將在數週後出爐。這一系列開支計劃是美國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修建州際高速公路並展開太空競賽以來最大手筆的公共投資,在很多人看來,這標誌着一個新的“大政府時代”的到來。

不同於“羅斯福新政”?

拜登總統提出的總開支已超過4萬億美元。在昂貴的價籤背後,是更為宏大的願景——1.9萬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涉及大量社會福利項目的擴張;在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計劃中,用以修建道路和橋樑的錢只佔總開支的6%,真正佔重頭的開支則被用以那些提升種族及性別和經濟平等、帶動美國向清潔能源新經濟轉型、提振高級製造業和護理產業以及搶佔未來技術高地的項目。

在拜登看來,政府投資是撬動這些宏偉項目的關鍵,隨之產生的公共成本則需要企業承擔更多的責任。為此,他提議將企業税從21%提升至28%。

有人稱這是拜登的一場“豪賭”,賭政府能比市場更有效地提振經濟,能完成私人部門做不到的事情。

雪城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克里斯托弗·法裏西認為,這是自林登·約翰遜總統提出“偉大社會”以來,對於“大政府”的一次最強推動。

所謂“大政府”,是指政府在解決社會問題中扮演更大的角色,這通常伴隨着政府規模、財政支出、税負和政府監管的擴大。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大政府”行為是上世紀30年代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為應對“大蕭條”而提出的“新政”,以及20世紀60年代林登·約翰遜總統提出的“偉大社會”計劃。

拜登雄心勃勃的開支計劃顯然將為政府的擴張提速。不過,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管理項目主任託德·貝爾特教授認為,拜登提出的開支規模雖然龐大,但從具體的開支方式來看,此時的“大政府”跟“羅斯福新政”時期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他説:“如今,拜登的做法是由政府來投資項目,而這些項目是由私營部門來提供服務的,並不是成立新的政府機構。”

面臨諸多爭議逆風

長期以來,美國社會對於到底應該走“大政府”的道路還是奉行“小政府”的原則爭論不休。對於“大政府”的批評者而言,“大政府”所帶來的財政赤字上升是經濟的一大隱患。

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預算問題研究員戴維·迪奇説:“我們目前約有28萬億美元的債務,平攤到每個美國家庭頭上就是22.5萬美元。這是不可持續的。聯邦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持續快於經濟增長,這是個問題。我們花得越多,就越難為之埋單。”

此外,很多保守派人士認為,政府天然官僚主義和效率低下,“大政府”會帶來資源浪費。迪奇以拜登的經濟計劃為例説:“大量支出都是機會主義的,並沒有與美國人和美國經濟的需求緊密相連。”

在“大政府”和“小政府”兩種思潮的角力之下,美國民眾的態度隨着經濟和安全狀況的變化而波動。

風調雨順時,民眾往往更傾向於“小政府”;而危機時刻則更多地提醒着人們聯邦政府存在的原因以及它相較於私營部門的優勢。顯然,新冠疫情所帶來的民意變化成為拜登推行“大政府”的東風。

不過,分析普遍認為,隨着疫情結束、經濟復甦,這樣的民意支撐或將減弱。已經有一些民意跡象暗示着“大政府”路線所面臨的逆風。

資料圖片:拜登4月7日在白宮發表關於基礎設施投資的講話。(法新社)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