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國際減災日”。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佈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而在所有自然災害中,被稱為羣災之首的就是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我國有一半以上的國土、7億多人位於地震高危險區。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即使不是居住在地震高危險區的人,由於出差、旅遊和投資等,也會有很大機會到地震高危險區。我國風景秀麗的旅遊區,大多位於地震高危險區。
在西部大地震頻發區的輸油、輸氣和輸電等關鍵基礎設施,一旦發生破壞,也會對非地震高危險區的人們造成嚴重的衝擊和影響。可以説大震巨災隨時可能發生,且無人能避免大震巨災的威脅。
大震巨災不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而且會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震後暴發瘟疫會引起更為嚴重的災難。地震可造成病毒實驗室破壞,病毒逃逸;核電設施破壞和發射性源失控,以及其他嚴重環境污染事件;嚴重影響各類慢病的治療和健康管理;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
現有研究表明,東部人口稠密地區發生一次8級以上大地震,很大可能會有數百萬人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身體傷害。大規模人員死亡會造成巨大的心理衝擊,對已經患有精神疾患的人影響尤為嚴重。大地震中,人們往往會失去親人、朋友和同事,引起人們巨大悲痛和負面情緒。大城市居民喪失房產,所遭受的打擊也將十分巨大。
據央行2019年統計,我國城市居民平均資產已經高達318萬元,其中70%以上是房產。喪失房產對任何一個家庭都是無法想象的災難。大地震也會造成大量企業倒閉,例如日本311地震中倒閉的企業高達1951家。大量企業倒閉,不僅會使很多人失業,也會給許多人的投資、股票和理財產品造成巨大損失。巨大的個人和家庭經濟損失是許多精神疾患的重要誘因。
大震巨災之後可能面臨大疫風險。大震之後數十萬遺體若得不到及時處理,極易引起細菌、病毒大量繁殖,飲水設施的嚴重破壞加大了飲用水污染的風險,衞生用水很難得到保障。同時數以千萬計的人員生活在避難場所,衞生條件更是難以得到保證。
我國大約有五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尿毒症、癌症等慢病。大震巨災往往造成大量的醫院毀壞。基本藥物供應因藥廠破壞或運輸系統毀壞而長時間中斷。同時大量醫療資源被迫集中用於地震傷員的救治。大震巨災後,數以百萬計的慢病病人可能得不到透析、化療、藥物控制和健康管理。身心健康狀況會進一步惡化,甚至造成死亡。
面對大震巨災對身心健康的威脅,應當“平災結合”,做好綜合防範工作。廣大公眾平時應當瞭解地震災害相關知識,具備地震災害憂患意識,對地震傷害和可能的損失做好心理準備,積極參與應急避險、自救互救培訓演練。平時就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防範大震巨災後的疾病流行。
大地震發生時,廣大公眾應當及時採取正確的應急避險行動。地震時極容易造成脊椎、肢體骨折和內部臟器的嚴重傷害,救護不當,往往造成終生癱瘓或危及生命的嚴重後果。因此,應當十分注意在震後救人時防止造成二次傷害。
震後減輕和避免心理疾患也十分重要。在醫療機構廢墟和核設施附近地區,應當十分警惕放射性物質對身體的傷害。需要透析、化療等治療的病人,若有困難最好採取投親靠友的方式,離開災區堅持常規治療。
文: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高孟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