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公筷公勺”為啥進了地方立法

公筷公勺,餐廳要不要提供呢?11月1日起,這不再是選擇題,而是法定規範,因為,《上海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條例》實施了。

述評|“公筷公勺”為啥進了地方立法

11月1日起,上海餐飲服務單位須提供公筷。陳夢澤 攝

問題來了——公筷公勺,為啥進了地方立法?

2020年,非常之年,抗擊疫情,全民皆兵。2月,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市文明辦、市衞健委、市健康促進中心向全體市民聯合倡議使用公筷公勺。3月,上海市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透露,抽樣調查顯示92%的市民贊成使用公筷公勺,已有2.5萬餘家餐廳要推廣使用公筷公勺。4月,上海分餐制地方標準發佈,重點關注分餐制和公勺公筷服務,明確提出餐飲服務單位宜採用分餐制,服務人員應引導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5月,全國兩會期間,由全國人大代表陳靖領銜,上海代表團36位代表聯名建議推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倡導文明健康就餐行為,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看看這些,就明白了——讓“公筷公勺”成新時尚,成法定規範,大勢所趨,人心所向。10月27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全票通過《上海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條例》,“公筷公勺”由此進入地方立法。

述評|“公筷公勺”為啥進了地方立法

如果説,今年2月7日通過當日實施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是非常時期緊急立法,重在“應急”;那麼,《上海市公共衞生應急管理條例》更重“預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高公共衞生應急能力,預防和減少公共衞生事件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其社會危害,保障公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

如何重在“預防”?這部地方立法明晰了公共衞生監測預警、應急處置、醫療救治、保障監督各個環節的核心要害,明確平戰結合,依法防控、系統治理,尊重科學、精準施策,聯防聯控、羣防羣控。其中,在社會治理環節,特別提出餐飲服務單位應當提供公筷公勺,餐飲行業主管部門以及行業組織應當制定分餐制服務規範,推動餐飲服務單位落實要求。同時,個人應當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養成勤洗手、分餐、使用公筷公勺、不食用野味等文明健康生活習慣;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進入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要求佩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如果,餐飲企業違法了呢?條例第83條説得明白——餐飲服務單位未向消費者提供公筷公勺服務,由市場監管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處以警告,並將相關情況納入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評定範圍,評定結果向社會公佈。至於個人,若進入公共場所不依法採取防控措施,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可以拒絕提供服務。

述評|“公筷公勺”為啥進了地方立法

飯桌上,不少人已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陳夢澤 攝

可見,公筷公勺,用不用,真不是選擇題啊。疫情並未遠走,公共衞生、公共健康卻是社會文明發展永恆主題——推動公筷公勺新時尚,阿拉久經考驗的上海市民,到底行不行呢?行!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姚麗萍

編輯 | 黃佳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3 字。

轉載請註明: 述評|“公筷公勺”為啥進了地方立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