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豬媽媽這4句話情商高,經常對孩子説,自控又得體

有一位媽媽諮詢我,説她4歲的兒子最近開始説髒話了,脾氣也不好,經常會打人。

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家長都會用訓斥、懲罰的方式來處理,不過效果並不好。

因為學齡前的孩子説髒話、發脾氣、打人,通常都是沒有惡意的。他們只是覺得好玩,想要測試一下父母的反應,或者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缺乏自控力,才用最原始的方式把情緒宣泄出來。

我們越是告誡孩子不準這樣做,他們越是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管好自己。

所以今天,小樣媽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新的管教辦法——教孩子説一些有趣、積極的“口頭禪”,來代替我們不能接受的罵人、打人行為。

01?《小豬佩奇》裏學到的“口頭禪”育兒法

動畫片《小豬佩奇》你一定不陌生,不過在陪孩子看的時候,你有沒有留意到佩奇一家經常會出現的“口頭禪”呢?

豬爸爸或者佩奇闖禍的時候,豬媽媽會説,“淘氣的豬爸爸/佩奇”,用幽默的方式點到即止,沒有其他過分的指責。

豬爸爸有些生氣時,豬媽媽會説,“你好像有些焦躁哦。”既提醒了豬爸爸,又避免產生矛盾。

當有人表現好時,大家會稱讚説“做得好,豬爸爸。”

而當大家遇到困難或不好的事時,豬媽媽總是會説,“別擔心,我們可以……”

上面這4句話在動畫片裏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成為了佩奇一家的“口頭禪”。

因為他們總是用“淘氣、糊塗、焦躁”這樣略顯幽默的詞來代替“笨死了、你怎麼這麼蠢、這麼簡單的事都做不好”這些有侮辱性的負面詞彙,所以我們看動畫片時,總會被他們一家平和、輕鬆、愉快、包容的氛圍所打動,都想擁有像豬媽媽這麼温柔、和善的媽媽。

我們可以借鑑豬媽媽,當孩子出於模仿、好玩,想引起你的關注,或者發泄不滿而説出一些不雅的話時,給他培養一個你可以接受的“口頭禪”,效果一定會很不錯。

02?語言的魔力:幫孩子學會自控

有段時間,小樣一生氣就會對我們説“我要打你了!”家裏人把這句話解讀成是一種威脅,所以一聽到這句話,就會馬上批評小樣。

但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説,小樣從動手打人,到用語言表達情緒,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表明他對“憤怒”的情緒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不再用本能的方式(打人)隨意發泄。

心理學家塞爾瑪·弗雷伯格曾在《魔法歲月》一書中提到語言的發展對孩子自控力的影響。

她説,“之所以只有人類能夠做到控制、延遲甚至放棄滿足生理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語言讓高級心理過程成為可能。”

“一旦孩子開始學説話,他有時會通過對自己説出父母的禁令來控制自己的衝動或避免危險。”

比如嬰兒時期,就算你告訴寶寶不能碰熱水,他也管不住自己的小手。

直到他會説“燙”這個詞,在頭腦裏有了對應的抽象概念,才會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一邊説“燙”,一邊縮回想要伸出去的手,剋制自己想觸摸的衝動。

同樣的道理,在孩子會説話前,有情緒都是直接發泄出來的,想要控制非常困難。

但隨着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當他能把自己的感受説出來,“我太生氣了/我好難過”,他就走向了更高層次的心智水平,懂得用語言來調控情緒了。

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創造一些簡單、順口的口頭禪。

比如生氣時引導孩子説“我太生氣了/好氣哦”,摔倒了可以説“勇敢”,想要批評別人可以説“糊塗的XX/淘氣的XX”,開心或者難過可以説“我需要一個擁抱”。

只要多加練習,我們自己也經常使用這些口頭禪,孩子就會習慣成自然,不僅控制情緒的能力會提高,一些不禮貌、不得體的話也會不知不覺被替換掉。

小樣現在生氣時已經不説“我要打你了”,受我的影響,他學會了《蠟筆小新》裏的口頭禪“真是的!”

每次他説這句話,全家人都會被逗得哈哈大笑,也就不會批評他了。

03?用“口頭禪”改變孩子的思維方式

語言對思維有着重要的影響力。

家長經常給孩子貼“笨蛋、懶惰、沒用”這樣的負面標籤,孩子的自尊水平就會比較低,遇事容易放棄。

反之,如果經常誇獎孩子“認真、專心、努力”,他們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好。

就像《小豬佩奇》裏,豬媽媽經常用“別擔心/沒關係”這樣的口頭禪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我們也可以用積極的“口頭禪”改變孩子的思維模式。

孩子失敗時可以説“沒關係,再試一次”;

遇到困難時可以説“來想想有什麼辦法”;

遇到不幸的事時可以説“幸好沒有更糟糕”;

取得成績時可以説“你是怎麼做到的”。

假如我們可以經常使用這些積極的句子,把它變成全家人的口頭禪,孩子的思維和行為模式也會發生可喜的改變,變得更有韌性,更懂得感恩,更積極樂觀。

你們家有“口頭禪”嗎,看完今天的文章,你打算給孩子創造什麼“口頭禪”呢?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6 字。

轉載請註明: 《小豬佩奇》豬媽媽這4句話情商高,經常對孩子説,自控又得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