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害羞,和家長帶孩子方式關係最大,其實解決辦法並不難
橙寶過了一歲半以後,忽然變得害羞了,見到生人的時候,會趴到大人的懷裏。讓他叫“叔叔、阿姨”,怎麼也不叫。叔叔、阿姨們都説“還害羞呢!”等叔叔、阿姨走了,他才輕聲地説“叔叔、阿姨!”
橙寶回到姥姥家,看到很多姥姥,感到陌生。讓他叫“姥姥”,他趕緊讓媽媽抱起來,臉上的表情很冷漠,似乎也要哭出來。大人們都説“這孩子怎麼這麼害羞,城裏人總見過大世面吧?”
很多家長了解孩子會叫人,但是遲遲不叫,難免會着急,會一個勁地催促孩子叫人,有時候孩子就被弄哭了。看到孩子不叫人,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這孩子很害羞!”這是人們對孩子自然而然的評價。
其實這種逼着孩子排斥害羞的方式是不對的,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害羞,甚至產生自卑心理。要想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擺脱害羞的狀態,我們就需要了解孩子害羞的原因,從而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
害羞是指在人際交往中感覺到被他人評價,因而產生的一種在他人面前感到緊張、擔心或尷尬的傾向。其實不光小孩子,成人中也不缺少害羞的人。
1、階段性害羞
在3歲以前,由於年齡的原因,家長很少帶孩子外出,孩子接觸生人很少、接觸複雜的環境很少,如果孩子突然見到很多生人,突然到了一個特別新奇的地方,接受到新奇的刺激,孩子就會對人和物感到恐懼,因此產生恐懼型害羞。
3-6歲是兒童自我概念發展的時期,孩子有能力考慮他人的觀點,對自己的公眾形象過度關注,擔心自己做錯,擔心大人不喜歡自己,從而會產生自我意識型害羞。
2、遺傳原因
人格特質學派認為,害羞是一種遺傳特質。遺傳學研究發現,抑制性較高的嬰兒,其父母與祖父母在童年時期具有害羞特質的比率高於一般嬰兒。在一項長達13年的縱向研究中發現,在初生嬰兒中有15%~20%的個體在面對陌生情境中會有退縮的現象,而這些孩子中的60%到了11 歲左右仍然持續這種現象。
如果父母中有一個具備害羞的特質,孩子一般也會遺傳這種特質,表現出比別的孩子更強烈的害羞。
3、沒有學會如何正確交往
行為主義者認為,害羞的人只是沒有學會與其他人交往的社交技巧。如果父母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孩子很少接觸生人,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就會害羞。孩子在接觸生人時,主動與人交往,而沒有得到足夠的回應,也會對以後的交往產生恐懼。如果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正確地給孩子做好示範,孩子也會表現出不知道如何和人交往的行為,被人認為是害羞。
4、內心壓力大
精神分析學家認為害羞是個體潛意識下內心激烈衝突的一種外在表現。如果孩子在與人交往過程中遇到過挫折,或者家庭環境不和諧,父母家人很少與孩子交流,導致孩子性格內向,孩子在見到生人時,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表現出害羞。
5、被別人認為害羞
社會認知學家認為,害羞者是在社會生活中被貼上的標籤——自己認為自己害羞,或者別人 認為自己是害羞者。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因為怕見生人,經常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這孩子太害羞了!”“這孩子太膽小了!”“這孩子太內向了!”因為這些評價經常出現,孩子將他人的評價內化為自己的行為,認為自己就是害羞、膽小、內向,從而採取自我保護,避免受到社會評價。
雖然孩子的害羞可能是階段性的,但是如果不積極關注,幫助孩子去改善,孩子害羞時間長了,會有內向、沉默、膽小、缺乏自信、神經過敏、疑惑不安、孤單難交朋友等特徵, 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不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所以,我們還是要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逐步改善害羞的狀態。
1、接受孩子的天性
我們要認識到在一定年齡,害羞是孩子的天性,並不是一種缺陷。害羞可能是遺傳因素造成的,首先自我檢視是不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害羞,我們要無條件接受孩子這種天性。
我們不要因為孩子害羞,而內心充滿焦慮,並且把焦慮寫在臉上,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到緊張。我們要心態放鬆,對孩子的態度時刻都是温和的,給孩子正向的暗示。
2、理解孩子
孩子害羞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強迫孩子逃避害羞,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孩子會更加焦慮不安。我們要用同理心理解孩子,告訴孩子“你沒有準備好是吧?媽媽理解你,我們準備好了再説!”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內心會放輕鬆。
3、幫助孩子和他人交往
李玫瑾教授説:膽小的孩子就一點,缺練。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或者讓朋友到家裏來做客,增加人際交往的機會。開始和一個人交往,逐漸增加到和多個人交往,讓孩子慢慢擴大社交範圍。當孩子見到陌生人的時候,告訴孩子應該怎麼稱呼陌生人,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孩子和陌生人混熟了,自然就會克服內心的緊張,變得大方自然了。看到孩子有良好的表現,一定及時鼓勵孩子,“今天你真有禮貌,叔叔阿姨都誇你呢!”讓孩子感受到“我能行”,原來和陌生人相處也不是難事。
4、給孩子做良好的示範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我們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要以身作則,帶孩子外出時,不要因為朋友和我們很熟悉就免去了一些繁文縟節。因為朋友對我們來説是熟人,對於孩子來説是陌生人,我們也要禮貌地打招呼,給孩子做出示範,孩子就會模仿這些行為,逐漸形成習慣。
5、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很多大人看孩子有些怕生,就會脱口而出“這孩子真害羞!”孩子會因為不斷地暗示而認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大人見多了孩子的“害羞”,以後也會另眼相看,孩子更怕自己出錯,變得更加害羞。當孩子表現出害羞時,我們要淡化處理,不強調,也不評價。
6、用遊戲和閲讀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
可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參加一些運動,比如跑步、滑滑梯、盪鞦韆、玩球等,孩子在運動中,可以放鬆緊張的情緒,大膽的的呼叫、開懷的大小,逐漸克服內心障礙、體驗自信、收穫快樂。
給孩子讀一些幽默風趣的故事,讓孩子體會故事帶給自己的愉悦,逐漸打開心扉。給孩子讀關於克服害羞的繪本,比如《我要更勇敢-克服害羞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原來也有小朋友和自己有同樣的煩惱,這些煩惱是可以消除的,從而能夠正視自己。
總之,害羞,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特徵,孩子的表現更為突出,在孩子模仿能力強、好奇心強的時候,我們正確引導孩子克服害羞,走向自信,人生都會開掛。